聽得人如痴如醉的泰勒曼豎笛奏鳴曲專輯
BIS-2555 SACD
文│Simon
豎笛 (recorder) 這種樂器最早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在文藝復興和巴羅克時期繼續廣泛流行,但在古典和浪漫主義時期很少使用。在20世紀,它作為具有歷史意義的表演運動的一部份被復興,並頗受作曲家的歡迎。著名作曲家蒙特威爾第、亨德爾、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米特和格奧爾格.菲力浦.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都有很多以豎笛為主樂器的作品。
泰勒曼和巴赫是非常好的朋友,他甚至是巴赫兒子領洗的教父。泰勒曼生前作為作曲家的名聲超過了巴赫,不過與巴赫一樣,由於古典主義音樂的興起,死後他的作品迅速不再受到歡迎,直到戰後,他的作品才被樂界重新審閱和定位,認定泰勒曼是巴羅克時期重要的作曲家,其地位僅次於巴赫和亨德爾。
今次和樂迷分享的是BIS出版,泰勒曼的多首豎笛奏鳴曲《Recorder Sonatas》專輯,專輯收錄了泰勒曼八首豎笛奏鳴曲,主奏豎笛的是近年極受樂迷歡迎的豎笛大師丹.勞林(Dan Laurin) ,在這裏他與他的室內樂搭檔安娜.柏拉狄素(Anna Paradiso)和麥斯.奧諾夫臣(Mats Olofsson)一起演奏。從第一首〈C大調豎笛奏鳴曲〉開始,你便會情不自禁的和勞林一起陶醉於豎笛奏鳴曲廣泛的演奏技術和深刻的情感範圍之中,多首樂曲展示了泰勒曼作品的風格多樣性。勞林出色的音樂才華、智慧和精湛的技巧穿插著深刻的情感和憂鬱淒美的段落。通過美不勝收的演奏,勞林重新點燃了人們對泰勒曼作品的興趣。勞林以一個獨特的而充滿自信的音樂個性把每一首奏鳴曲營造出巨大的音樂感染力。每一首樂曲都有不同的聲音,其結果就像是給每首樂曲寫了一封情書,讚美它歌唱性的品質,充滿了切分的而從容不迫的演奏,把巴羅克音樂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一定要給錄音師一個點讚,這張SACD的錄音把豎笛美妙的音色完美無瑕的收錄下來,加上羽管鍵琴和大提琴的配合,真是聽得人如癡如醉!音樂能醉人,這張專輯便是一個見証。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2年12月號第495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