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盛名 再創傳奇 Polk Audio Legend L800 旗艦揚聲器
文|馬田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美國 PolkAudio 技術研發部門副總裁 Stu Lumsden 在榮休前( 1977 年起效力,至2019年剛好是42年 ) 率領設計團隊傾盡全力,耗用三年時間創製出全新旗艦系列 —— Legend,以取代 LSiM 系列。
Lumsden 表示這是他設計揚聲器以來至為滿意之作,自面世後來自外間的反應,不管是專業評測抑或用家,大都認同 Legend 是品牌歷代型號之冠,不諱言,我一直視 Polk Audio 為家庭影院類型喇叭,若非親身感受到 L600 的效果,我是不相信它播放音樂竟然是分析力與動態並重,促使我對旗艦 L800 更有期望,Sound United ( 代理 ) 似是早有準備,二話不說就達成我的心願,把L800送抵本刊測試,聽了效果我只能說 Lumsden 的收山之作果然是非同凡響 !
重返兩聲道
L800 的設計重點落於SDA-PRO 技術,在 Legend 系列裡,僅得 L800 配備這項技術,年資較淺的發燒友或許不清楚,SDA 是 Polk Audio 於80年代尾發表的招牌技術,當年推出了兩款座地喇叭SDA-1 及SDA-2, 時至今日在中外音響論壇仍不時有人談及,隨著銷售策略的轉變,Polk Audio有段時間是側重發展家庭影院市場,將SDA 技術下放到“SurroundBar”身上,這類專門針對家庭用戶來設計的喇叭,是透過整串多個細小單元營造出虛擬環繞聲效果,SDA 技術正好大派用場,基於廠方訂出的售價十分合理,加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SurroundBar自推出以來,一直保持了高銷售量,因而令Polk Audio 在美國以至加拿大,全年整體銷售量力壓多個名牌子,位居頭四位之內,未知是否這個原故, Lumsden 形容創造 Legend 等同拾回初心,在他的工程師生涯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全面改造
Stereo Dimensional Array (SDA)
是一項被動式消除耳間串擾
(Interaural Crosstalk)的技術,耳間串擾的形成原因是人類聽覺不可能選擇性接收單邊聲響,而喇叭是左右聲道同時重播出音樂,結果兩邊耳朵便交叉接收了左右聲道的訊息,重疊了的訊號會令人腦更容易辨認到聲音來源,通俗說法就是不離箱,長久以來的解決方法是透過喇叭的擺位角度,盡量令每邊耳朵只接收單邊訊號,然而,現實是涉及到環境的影響,以 Lumsden 浸淫多年的經驗,深深明白到 SDA 技術是可以解決串擾問題,奈何當年的設計受技術所限,存在了不足之處,於是 Lumsden 只保留訊號互相抵消原理,對硬件進行大幅度改變,包括音箱的支撐結構、單元面板角度、內部分頻網絡、單元振膜、氣流導向設計及播放功能,所有項目都是全新設計, Lumsden 稱這代為 SDA-PRO。
正反訊號同時輸出
SDA-PRO 的核心是利用兩組相同的高音及中音單元,各自播出正相及反相訊源,以抵消重疊的串擾訊號,而兩組單元的面板均傾斜了15°,這部份若從喇叭正面望去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朝向外的1組單元負責輸出另一邊聲道的反相訊號,舉例說,左邊喇叭內側單元輸出正常左聲道訊源,外側單元是反相的右邊訊源。所謂反相訊號,其實是Lumsden 以每邊聲道對各段頻率放大後的電壓作比較,因而得出的差異數值,故此,在接駁方面,兩邊喇叭必須使用廠方提供的專用導線相連,作用是互通訊號,而音箱內部是有兩組獨立分頻器連接每組高/中音單元。
科技與心水結晶
Legend 除了 SDA-PRO 亮點之外,查實單元和音箱在研發時期是投入了龐大資源,尤其著重於對物料的分析,起初接觸系列的二哥L600,我已覺得中音單元相當特別,之後收看了一段廠方的介紹影片,才知道這個單元在最初建構時,於分析過程中輸入物料的性質、剛性、密度及幾何涵數,由程式計算出振膜形狀及各位置的剛性程度,據 Lumsden 在影片中對設計的解說,之所以在振膜加入不對稱排列的旋渦葉狀骨幹,一來是令振膜各處的剛性相等,其次是呈單一方向的旋渦葉,能引導震動循相同方向傳散去,避免了震動能量再次碰撞,從而減少干擾,一般振膜受電流向前推,該股脈衝能量會從中心點擴散至振膜邊緣,普遍振膜的阻尼,亦即是剛性,並非每處也是均等,較弱的位置容易受震而混濁了聲音,而旋渦葉狀骨幹配合注入泡沫聚合物芯材( foam-core polymer-injected )混合紙漿製造的振膜,正好能解決振膜的諧振影響。在同一段影片中亦披露了音箱製作過程,當中運用了電腦繪圖配合分析程式,分析音箱各部份的諧振情況,分別於三路單元的背部加上特別支撐部件,然後利用 3D 打印製作出部件,安裝到測試樣板,並運送到無殘響室裡,由一對 0°及 30°的測量麥克風,收集喇叭實際播放時的聲音,對效果進行徹底檢測諧振,另外,對喇叭輸入多段低頻,播放時以雷射測震儀掃描音箱,將檢測數據回傳至程式作分析,得出的結果會用於結構改良,總的來說, Legend 的設計是很科學化,與傳統音箱製造可謂大相徑庭,最主要的差別是製造的成本,這是包括研發年期,對於一間量產喇叭生產商而言,如此製作流程,還有花了三年時間來開發,Legend 絕對是奢侈的製作,相信也沒有多少人能想像到,Polk Audio 會平地一聲雷爆出這系列,L800 是大有資格成為明日的傳奇,絕對是一款功能取勝的高級喇叭 !
高音尖子
相比起同系列的L600,L800 的體積是巨大得多,單元的陣容也較為豐富,每邊聲道配置了兩個1吋“尖鼻子”高音單元,兩個5.25”Turbine 振膜中音單元,及雙10”低音單元,這個高音最為特別是中間的尖錐波導管和雙環狀輻射振膜,由於發聲振膜不是一般的內凹設計,因此避免了盆分裂失真,其次是塵蓋位置造成尖狀是有助聲音擴散及延伸,更重要是在單元的聲室注滿了阻尼物並且是密封,能有效壓止在2.5kHz範圍的內部諧振,綜觀整體設計,我覺得這個高音單元的精細程度是拍得上Turbine 中音單元,至於效果表現,據對上一次測試L600的經驗,我認為這個高音單元是有銳利的聚焦效果,播放人聲很容易便達到纖細口形,而頻率的延伸更是寬廣,能帶來良好的空間感,今次配合L800身上總共 4 個 10”低音,整體效果只會是更加好。
簡單擺位
這次安裝 L800 我犯了一個小錯誤,將喇叭擺放於慣常 toe-in 位置,但原來這對喇叭是萬萬不可toe-in ! 那只會令人聲縮後,而舞台感和樂器定位也相當薄弱,總之效果就怪怪的,正確的擺位是參照廠方指示,把兩邊喇叭作 90°擺放,而喇叭與後牆的距離愈短,低頻便會有增無減,另外,喇叭之間至少要分隔開 4 呎,能有 6 至 8 呎的距離是更好,喇叭與皇帝位之間距離,不應少於這範圍,但可以距離更遠,這便說明 L800屬於較貼牆的喇叭,相當適合一般家居環境,然而,本刊試音室的佈置是難以把喇叭貼近背牆,即使如此,以總數 4 個10 吋低音,我只怕能量過剩更多於不足哩 !
寒意從心而至
測試前我在網上找了許多關於早期 SDA 技術的資料,在其中一份SDA SRS1.2 說明書裡,看到廠方建議的音樂專輯,並強調都是真正立體聲效果 (True Stereo ),當中不少也是今天的熱門音樂,例如「Brothers In Arms」、「Time Out」、「Dark Side of the Moon」.....其實...即使沒有看過這篇指引,單憑 SDA-PRO的工作原理,都可估計到,凡是編曲聲音效果多,定必有突出的立體感,不出我所料,播放 Pink Floyd「The Wall」,效果似聽影院環繞聲,本以為經典的那段直昇機迴旋聲音是最震撼,實際播放出來竟不及〈Bring The Boys Back Home〉裡的拍門聲逼真,極度像真的拍門力度及從左側傳來這效果,使我誤以為試音室門外有人正在敲門,全因 SDA-PRO 營造出異於常情的橫闊音場,聲音從喇叭正面繞到耳背,普遍喇叭單靠擺位,相信是難以造出這種180°包圍感,每每播放 Pink Floyd、Enigma 、芸能山城組....這類多音像走動的音樂,SDA-PRO以倍數將之強化,就說播放「輪迴交響曲」第 2 章〈散華〉,我要用恐怖來形容效果,我像坐於某個環境的中心位置,感覺到四周不停有個男人邊在頌經邊在穿插來往,忽然間聽到有位少女先後數次從我前面走到我後方,貼著耳朵頌經 ! 這效果即時令我毛管豎起,你能想像到在什麼情況會有群人圍著自己頌經......真是愈聽愈覺得心寒 !
看見什麼聽什麼
話雖是嚇人但是非常的過癮 ! 聽感就是這麼容易被聲音瞞騙,對效果難辨真與假,L800無疑是製造氣氛的高手,但同時有另一種吸引力是來自超強的分析力,我用盡手上無數的考機碟,它都如履平地,例如「Chasing The Dragon II」,其中一首用 Neumann 仿真人頭咪收錄的〈莫扎特第六鋼琴奏鳴曲〉,L800打破四邊牆壁, 播出無遮無擋 360° 空間感,還有就是整座鋼琴的長闊比例、高頻明亮質感、就連踩腳踏的聲音....通通我都照單全收了,勢估不到 L800 身上的 4 個10吋低音單元,竟沒使鋼琴聲音變得粗枝大葉,相反是將細緻度和動態全然表露,就算是播放極為霸道的管風琴音樂,它都掌握了分寸,像播放〈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音樂甫響起高聳的管風琴瞬即浮現眼前,這版本的錄音場地在英國倫敦 Temple Church 聖殿教堂,我驚訝 L800 竟能重塑出高聳的空間感,彈奏出的音樂更由上至下流暢地延伸,順滑的低頻能量均勻地滲滿一室,這時候我漸漸感覺到 L800 不僅擅於表現音像移動,聲音的線性表現和相位是同樣理想,不管音樂是標準CD或是高清格式,它都能將樂器的位置、質感和能量鉅細無遺地呈現,最令我感意外是聲音反映出新舊年份錄音的特色,譬如說,「Time Out」、「Kind of Blue」、「We Get Requests 」這數款經典爵士樂,播出來時立體聲效果超級明顯,當中樂器與喇叭之
間的距離比起慣常聽到的離箱效果寬闊得多,很少喇叭不需要 toe-in 便能播出半圓的音場闊度,當然,不可忽略舊錄音很多都像打兵兵球,樂器於其中一邊聲道各自發聲,當年業界是稱之為 True Stereo 錄音,今天 SDA-PRO 將樂器的分隔刻劃得加倍明顯,突出的聲效像看3D電影般過癮,不過,並非任何錄音製作也會硬生生弄出 3D 效果,譬如近代的現場錄音, L800 只會重塑出現場環境,而沒有令樂器及人聲不合理地傾前,像播放Eva Cassidy 「Live At Blues Alley」和 Rodrigo y Gabriela 「Live in Japan」,不約而同感受到我的座位是在觀眾群裡,周圍有了熱烈喝采聲及各種雜聲包圍,明顯感覺與前面的舞台是有一定深度距離,我好像望見舞台上的一舉一動,Eva 一臉幽情在唱歌,此刻的咀形比起聽 L600 時更要精細,好像引證了上半截面板造成斜15°,目的是為了有針點式對焦,與此同時也交代了樂手們每個演奏動作,就說 Rodrigo 與 Gabriela 這對老搭檔,彈奏〈Diablo Rojo〉這曲更不時你一句我一句,兩人以彈奏和拍打的速度互相呼應,當Rodrigo 在賣弄花巧指技, Gabriela就在旁邊起勁地拍打結他琴腔作附和,Rodrigo 愈是勾彈得快速,Gabriela便拍打得更狠,兩人的雙手靈活程度簡直是超乎想像,飛快的旋律令聽覺快要跟不上,就算不是真正目睹他的技藝,單是聽聲音已能在腦袋裡投射出影像,生猛而像真的臨場感是每位發燒友夢寐以求,欣賞時誰會關心低音有多勁,高音又有多明亮,因為濃密的音樂訊息已填滿了聽覺,試問我又怎會分神去斤斤計較細節呢 !
總結
L800 不是普通的大喇叭,它的分析力能突出錄音的每個細節,一些從來沒聽懂的專輯都變得真相大白,像劉以達的實驗作品「麻木」,是反映了他的音樂世界,他非常貪心地將中外多種樂器放進每首歌曲,聲音相位不僅只有左中右角度,基本上是每吋位置都有樂器演奏聲,我完全數不出他用了多少條聲軌混音,更不明白如何能平衡各種聲音,只知道在過往是沒有聽過這麼豐富的效果,達哥在音樂的創造力太不可思議,比他更不思議是 L800 竟然能足本播放,來到這刻我感受到SDA-PRO並非單為製造立體感,而是要用家聽到錄音的點滴,空間殘響、相位、頻率線性及動態,它都處理恰當,Legend之名當之無愧 !
L800 規格
■頻率響應 : 24Hz - 50kHz■建議擴音機功率 : 25W-300W■靈敏度 : 87dB■阻抗 : 4Ω■尺寸 ( W x H x D ) : 455.6 x 1234.5 x 441.1mm■重量 : 53.5kg■零售價 : HKD 68,800 / 對
■總代理:Sound United HK.3900 0120
Polk Audio
L800揚聲器
把專利SDA技術提升至一個更高層次
文|大草
在很多發燒友的眼中,Polk Audio只是一個專門製作AV揚聲器的品牌,與高級音響扯不上任何關係,其實扎根在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的Polk Audio擁有四十多年的悠長歷史,八十年代更憑著SDA(Stereo Dimensional Array)技術而開發出一整個SDA系列揚聲器,當時的旗艦型號SDA-SRS亦曾經在美國Hi-End音響圈名重一時,只是廠方後來專注開發家庭影院揚聲系統,所以這個品牌才逐漸在高級音響市場淡化,想不到在2019年,Polk Audio的設計團隊開發出全新的旗艦Legend系列,產品的質素完全超出發燒友的期望。我們在去年年底率先試聽這個系列的二哥L600,論用料,論製作,論音效,完全表現出是一對高水準的揚聲器,但零售價卻只是39,800港元,令我們一眾寫手兄弟都跌哂眼鏡(詳細評論請參閱本刊461期2020年1月號),所以當我們收到大阿哥L800的時候,心裡便會多了一點期待感。L800採用了新一代獨家專利設計的SDA-Pro技術,所以前障板的上半部份,是別樹一格的中央突起左右作15度傾斜,兩個平面各裝有一隻1吋尖鼻子高音單元和5.25吋中/低音單元,下半部份是正常的平面並且安裝有兩隻10吋低音單元,並以一條SDA-Pro訊號線連接左、右兩隻音箱以營造SDA音效。由於這個15度的中央突出設計,令到音箱的闊度比起舊型號的SDA音效喇叭縮少四份一,雖然仍然闊達455mm,但已經容易入屋好多。再仔細審視全對L800的製作手工,整份前障板,頂板與底板的鋼琴黑烤漆的完成度非常出色,沒有半點瑕疵,單元的裝嵌功夫也很到位,絕對是高水準製作,而如此體積的揚聲器竟重達53.5kg(每隻),亦說明了聲箱的結構是何等扎實和份量十足的用料。
經過馬田細心為L800擺好位和充足煲煉之後,它開始展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色音效,特別是它的零售價只是69,800港元,完全合符物超所值的評價標準。播放近月收到的一張好碟 —— 仙遊不久的拉脫維亞指揮大師揚頌斯(Mariss Jansons),領導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奏〈聖桑第三交響曲〉(BR KLASSIK 900178),L800獨有的SDA-Pro技術在發揮作用,營造出來的立體音場非常出色,試音室在眼前幻化成位於慕尼黑的藝術文化中心愛樂廳,聲音的密度極高,整隊交響樂團的每一個聲部的位置都分辨得相當準確細緻,絃樂絲般順滑流暢而不失拉奏的細節和質感,銅管樂璀璨生輝而沒有喧賓奪主,管風琴那種瑰麗莊嚴的琴音如水銀瀉地般滲透人心,
令人聽得感動。L800那四隻10吋低音單元把管風琴低音管的低頻下潛力重播得有如暗湧般捲地而來,氣勢十足,堂音極靚。當整個樂章奏完,觀眾報以喝采和熱烈的掌聲,情緒十分高漲,L800令我有如置身起立鼓掌的觀眾之中,氣氛好到不得了。
重播陳潔麗的ARMCD「1/2」,她那招牌式清澈通透的動人嗓子更添吸引力,結像更為立體,口型聚焦sharp到極,而且玲瓏浮凸,難得的是伴奏的樂器同樣清晰立體,完全發揮出牡丹綠葉的化學作用,把小妹的歌聲襯托得魅力四射,令這張CD的動聽度大幅提高。
Polk Audio的Legend系列,令到精明發燒友增添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靚聲喇叭選擇。
Polk Audio
L800
SDA-PRO施展3D音場魔法
文|鍾啟源
早前測試Polk Audio Legend系列的L600時,証實這是對性價比創新高之作,毫無疑問源於廠方把超過45年揚聲器製作經驗融會貫通後,再運用嶄新驅動單元配合專利Power Port技術帶來的成果。四萬港元以內難逢敵手的L600,表現之佳實在大快人心,今次再試體形更大的Legend旗艦,究竟將會是何種境界?
運用全面革新的SDA-PRO技術
與L600相比,炮製手法相類的L800除了改用尺寸更大的10吋低音外,驅動單元用量亦倍增,這種做法並非單純以驅動單元填滿聲箱前障板好能抬高售價便草草了事,真正目的在把Polk Audio早於25年前成功活用在SRT(Signature Reference Theater)系統內的SDA(Stereo Dimensional Array)技術重新引入,應用到全新型號上,現更徹底優化成高中音模組各呈15°傾斜轉向的SDA-PRO(Stereo Dimensional Array-PRO)革新編排,配合單元和聲箱等各部份如同L600般作出飛躍性發展,除使L800頻應更為寬闊而動態強橫外,音場立體感亦特別玲瓏浮凸,原因實踐於L800身上的SDA-PRO技術透過音波抵消作用,有助克服發燒友面對傳統立體聲揚聲器時雙耳同時接收到左右聲道互相干擾的音頻所出現串音失真的Interaural Crosstalk(IAC)現象,從而使原錄音得以完整再現。這在重播綾戶智恵的《Do Jazz Good Show!》中的〈Natural Woman〉和〈Ain’t Got No, I Got Life〉等作時正好完美無瑕地發揮作用,讓我深切體會到由L800營造出來那股既深又闊的音場空間感,只因SDA-PRO系統透過連線安排貫通左右揚聲器結合高中音單元的15°轉向編排,使綾戶智恵與各爵士樂手及Anointed Mass Choir水乳交融的演出位置鮮明,訊息量灑滿整個聆聽空間每個角落,歌者與聽眾的互動交流,更使現場感呼之欲出。這源於SDA-PRO成功隔開左右聲道的音頻互相干擾,L800遂能直接把音樂訊號精準傳送往聽者雙耳,讓左耳僅聽到左聲道而右耳只聽到右聲道應該接收到的音頻,避免聽者雙耳免受多餘音頻影響,正是L800空間感寬敞而音場定位磊落分明的真正原因。
深富層次的Hi-Res表現力
重播《Black Bottom Brass Band Meets Chie Ayado》中的〈After You’ve Gone〉和〈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同樣淋漓盡致,鼓擊部份雄渾有勁而扎實有力,活力四射的銅管樂器演奏在L800針對Hi-Res音樂而製的驅動單元聲音再現下發放出炯炯有神之非凡熱度。至於由L800再現選取自七隊著名管弦樂團中十位卓越敲擊樂手上陣的《The 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碟內四首古典名作所現的音場立體感更各自各精彩地顯得栩栩如生,在Harold Farberman出神入化的編曲處理和指揮監控下,各樂手神乎其技的演出由L800重播出來,聲音要多精細便有多精細;要多爆炸力就隨即能夠爆發出仿如原子彈般級數的爆炸力,
而且力度雄渾有勁中不失速度感,使強弱對比表現得渾然天成,高潮段落在多種敲擊樂器共奏齊轟下依然不會亂作一團,震懾性絢燦聲效充滿動感變化之餘保持井然有序,以如此價位的揚聲器而言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