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son Benesch A.C.T. 3Zero 大師級非凡身手
不熟悉音響的人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守舊且傳統的行業,如今,只需在手機上點播全球音樂,家中電視前放置一支Soundbar便成為家庭影院,這些已經成為生活標準。在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科技後,誰還會花時間研究音響呢?當然,也不會知道音響行業中其實存在高科技公司,例如英國的Wilson Benesch。它們的產品不僅精緻,製造技術更屬高端,並具備強烈的環保意識。
環保科技
「生物複合材料」是近年來的新興原材料,該材料從天然物質中提取成分製成,如木材、泥土、樹葉、有機物質等,提煉過程大幅降低碳排放量,環保界大力推薦商家盡可能使用。Wilson Benesch成立初期選擇以碳纖維製成硬殼,加在木製音箱表層,以增強音箱的剛性。然而,它們很快轉向研究生物科技,經過數年探索實際做法,陸續使用生物複合材料取代碳纖維。現時,Fibonacci 系列所有型號全面轉用該材料製造的硬殼,並且在單元製作中投入3D打印技術。我曾聽過其中一款 Resolution 3Zero 三路座地喇叭,其層次表現和分析力都十分驚人。本月測試系列中稍小的A.C.T. 3Zero,效果也不負所望,這款喇叭讓人了解,音響行業並不守舊!
第六代嶄新設計
Fibonacci 系列總共是 6 款型號,其中 A.C.T. 3Zero 對品牌來說是具有深層的意義,看它的型號便知道了, 「Advanced Composite Technology」代表品牌一直也是採用先進複合物料製造喇叭。回顧在 1991 年推出的第一代產品 A.C.T. One ,那時候用了堅實木材製出傳統喇叭音箱,而在箱體的兩側和前面的障板位置,使用金屬板加固,然後把碳纖維拗成的 V 形硬殼,加裝到箱體的尾部,不同的物料組合起來便令箱體的共振頻率變得很低,實際聽到的音色就有鮮明層次。除此之外,A.C.T. One 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那就是安裝在頭頂的碳纖維三角帽,時至今天,A.C.T. 發展出第六代 3Zero 版,整體結構是沒變動,譬如音箱的形狀和內裡分隔的聲室,這些地方保留了第一代的味道,其他部分則大改特改了 !
等壓增量
3Zero 總括了品牌新一代技術,包括「生物複合材料」硬殼、Tactic 3.0 單元、絲質混合碳纖維高音單元、等壓式低音驅動系統 。從單元排序的方式來看它的設計,在音箱的正面順序裝有中、高、低音單元,箱體之內藏有一對 Isobaric 等壓式低音單元,所有單元除了高音是1吋之外,其餘單元直徑是7吋,這格局好比是 2.1聲道,兩個等壓式單元以面對面互相連接,振膜活動時前後一致,因此,產生了雙倍低頻能量,不僅量感倍增,同時也因為振膜並非從正面發出震動,強大的氣壓是從箱底排走,故此,不會構成相位問題。也可以說整段低頻範圍量感豐富之餘,延伸也具線性,整體設計唯獨是對音箱抑震有高要求,讀者若細心看腳座的結構,自然會看到那是一個堅實的鋁合金底座,每個角位套入了粗身金屬錐釘,底下還有鋼珠承托。4支腳釘主要是用作調節水平,另一方面,腳釘與地面之間的高度,為 Isobaric 等壓式低音提供了良好擴散空間,加上承托的鋼珠進一步穩定了腳釘,當產生諧振時鋼珠與腳釘引起了輕微摩擦,帶來的熱能消耗了(震)動能,那便避免諧振使低頻音色混濁,這個結構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由此更延伸至箱體內各部分,造到滴水不漏,精細程度令我大為佩服 !
重大轉變
不諱言,Wilson Benesch 製造單元的技術和設計分頻器,兩者均超出了我認知範圍,看資料得悉廠方自 1995 年起,研究單元振膜物料,起初選擇的原材料是從剛性著眼,使用碳纖維混合環氧樹脂造出來的振膜,明顯墜性較低,反應速度也算理想,後來隨著大量的研究測試,振膜的物料轉用了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PP),簡單說,iPP 就是一種特別強韌、耐用且可以耐高溫的塑料,特點在於它的分子結構非常有規律,這種規律性使得它比一般的塑料更強韌、更穩定。iPP 造成振膜能抑止盤分裂失真,進行機械式前後振動亦十分理想,廠方在製作過程更發現出,這種振膜能夠直接從擴音機輸入訊源,無需要經過分頻器的處理,訊源強度是不會令它產生破音,於是工程師決定中音單元不用連接分頻器,而低音部分亦沒有設定分頻點,換言之,中頻與低頻在最少損耗情況下,直接播出聲音,這樣便沒有特定的味道或個性了,發燒友聽到的就是擴音機把訊源放大後的效果,當然,擴音機與喇叭之間的接線會產生影響,因此,搭配線材若是品質高的話,失真便會進一步減少了。
免分頻器接駁
讀者可以從圖片看見,中音和低音單元的振膜是加裝了 Fibonacci 元件,幾何線條建構出的圖案看起來很特別,讀者可能已想像到這是 3D 打印出來,沒錯 ! Fibonacci 元件是品牌自家傑作,整個製造是經過特定的工序,先用電腦程式計算碳纖維和尼龍的重量和結構剛性,透過橫切面分析出最佳疊層方式,根據數據分析造出新的幾何形態,包含具有開放和封閉特徵的雙曲面,在打印時加入另外 3 類物料,最終5 種物料由 3D打印機器製作出來。廠方宣稱加上Fibonacci 元件後,聲音表現更加精準,而頻率之間的銜接也較高線性。就我所知,高音單元的擴散障片也是採用了這種 3D打印製作,而箱體裡的佈局亦做了相應配合,除了中音單元之外,其餘的高音、低音和 Isobaric 等壓式低音,通通使用密封式聲室以避免氣壓互相串擾。中音單元的聲室屬於反射式設計,背部倒相孔設有氣流誘導器,那當然也是3D 打印的 Fibonacci 元件。至於分頻器方面,僅是對高音部分使用二階高通濾波設計,分頻點定在 5kHz,而Isobaric 等壓式低音使用一階低通濾波器,於 500Hz 切入,綜觀所有設計,我認為工程師把單元和箱體的優點全也發揮出來了,交到發燒友手中就看如何搭配了 !
容易招呼
今次測試獲得的感受與上次分別頗大,事前我估計會聽到高分析理性的聲音,結果只猜對了一半,分析力確實是很高,但並非沒有感情,這效果已十分不同。其次是喇叭的擺位沒特別要求,這次仍舊使用了 toe-in,但對於人聲的高度、音場深度均無影響,而驅動控制亦與普遍喇叭差不多,我使用 Gryphon Diablo 333 和 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i 喇叭線搭配,播放時音量大概在 23-26dB 附近,情況就如平常使用,以 Diablo 333 來說僅是三成左右輸出,可見並非大食難推動,認真聽起來,A.C.T. 3Zero 在試音室裡的表現,相較於上次測試來得從容,也可以說在這空間它有全面的發揮。我估計大部分家居環境,使用這款喇叭應有不錯的效果。
無可挑剔的表現
播放音樂測試 A.C.T. 3Zero 的效果,整段過程對我來說是很糾結,反覆的聆聽如像一層層撕走洋蔥皮,兩周的時間,說實話,除了覺得聲音有極高分析力,低頻輸出充裕量感外,完全沒有到肉的感覺,這樣片面我又那可寫出來呢 ? 直至經過一輪煲煉時間,再聽多首高格式音樂,包括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Luka Faulisi 拉奏《四季》、Gun N' Roses 《November Rain》、泳兒唱的《天若有情》、Mixer's Lab Sound爵士大樂隊演奏《In The Mood》......每首音樂的類型與風格不盡相同,但我聽到了A.C.T. 3Zero 的非凡演繹。讀者若是能夠理解上文對單元以至分頻器的解說,應會察覺到這設計是存在非線性的風險,播放時的音色欠缺流暢並不出奇,然而,凡事也是好壞參半,縱使分頻器顛覆了慣性設計,假如技術是高超那就不構成問題。A.C.T. 3Zero 確實是絕佳傑作,前方 3 個單元加上收藏在箱體內的等壓式低音,竟然能播出超線性音色,不受分頻器管控的中頻,非常意外地聲音沒有衝前,更叫我想不到是我以高音量播放音樂,莫說是粗糙,就連丁小的破音都沒出現,相反地,由訊源直接驅動單元,聲音增添了有力感覺,以《四季》為例,這樂曲給予演奏者極大的發揮,Luka 這位年輕小提琴家拉奏是有很多層次,旋律連接位置拉得特別輕力,映得弓弦的陰陽力度份外突出,當播到合奏部分,弦樂群奏出現和諧音像,速度更如閃電般掠過,如今我感受到ipp製振膜加上 Fibonacci 元件,果然令音色層次清晰乾淨,振膜的制動能力十分良好,使得琴音毫不拖泥帶水,種種特性在播放旋律古怪的《春之祭》和華麗搖滾《November Rain》,鮮明的樂器質感無疑是製成刺激,但從兩首音樂的低頻,我獲得再深一層的體會,本以為使用等壓式低音是為了彌補音箱設計,一方面減省體積,亦令喇叭播出具厚度份量的低頻,最終我發現沒那麼簡單,低頻令整體音色變得平衡,也令形態和質感變得實在,我覺得這做法是調聲手段,目的是製造完美線性,如果廠方的設計目標就是如此,A.C.T. 3Zero 便是很成功的設計了 !
總結:
過去我一直在留意,那款喇叭在播放 Hans Zimmer 《The Dark Knight Orchestra Suite》會讓我滿意,結果我發現很多心儀對象要麼有很重的箱聲,音樂還未進入高峰就發出"隆隆"混濁聲響,要麼欠缺了壓逼感,今次聽著 A.C.T. 3Zero 在 6分餘鐘裡,清楚交代起承轉合各個部分,播至曲尾更造出逐漸壓出來的擴散能量,整段音樂都是乾淨得嚇人 ! 在我心目中這就能稱得上是大師傑作了 !
規格:
■設計:2.5路■阻抗:6 Ω■靈敏度:89dB■頻率響應:34Hz-30kHz■尺寸(W x H xD):276 x 1132 x 376mm■重量:48kg■零售價:HK$290,000 /對
■香港及澳門經銷商:絃聲音響有限公司.查詢:+852 2388 2893
■中國(包括港、澳地區)總代理:醇音音響.查詢:021-63172566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4年9月號第516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