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兩首百聽不厭的大提琴樂曲又有名演 名琴配才俊 相得益彰


ORC100292

文︱Vincent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Op. 33》和德伏扎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 104》均為百聽不厭的大提琴名曲,兩首樂曲對演奏者的技巧都要求不低,前者更是多個國際大賽的指定決賽曲目。


這張專輯收錄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含七個變奏的改編版本。柴可夫斯基以洛可可風格創作此曲(沒有巴洛克音樂繁多的裝飾音和複雜的對位),全曲簡潔輕盈,凸顯了優美的旋律,既有莫扎特的風格,又有俄羅斯的情調和柴可夫斯基的藝術特色,一向深受樂迷喜愛。


美籍青年大提琴家約翰-亨利·克勞佛屢獲各項大賽殊榮,並於2019年榮獲年度年輕藝術家稱號(Young Artist of the Year by the Classical Recording Foundation),實力不容小覷,加上有祖傳的二百年歷史名琴加持(琴弓也是出自十八世紀名家之手),表現更是如虎添翼。他自信滿滿,深情投入,卻毫不張揚。琴聲則如歌似訴(二百年名琴果然非同凡響,淨聽琴聲已值回票價),令人動容神往。《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第三和第六變奏拉得尤其纏綿委婉,不愧名家。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德伏扎克在美國創作的,是《新世界交響曲》的同期作品,因此樂曲具有新世界元素(黑人和印第安人音樂)也在情理之中。除了新世界元素,祖國波希米亞的音樂旋律也融合曲中,寄托了德伏扎克久居異國的思鄉之情。此外,為紀念逝去的年輕時代的情人(妻子的姊姊),德伏扎克特意在作品完成後改寫了最後一章,樂曲還加入了情人喜愛的《讓我孤獨吧》的旋律。


克勞佛在著名的三藩市芭蕾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Ballet Orchestra)的配合下,舉重若輕,完全駕馭了這首技巧要求甚高的大提琴協奏曲。總的來說,克勞佛的演繹自然流暢,恰如其份:激情樂段不過火,慢板抒情樂段則情深款款丶哀婉動人。表現如此出色,樂團指揮馬丁·韋斯特也應記一功。他指揮若定,各部樂器和大提琴水乳交融,令人心醉神搖。


羅斯卓波維契和卡拉揚的經典版本雖是許多樂迷的珍藏,但筆者認為克勞佛和韋斯特的演出也是高水準之作,加上是新錄音,音效一流,樂迷實在不能錯過。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4年8月號第515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25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