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充滿驚喜 邁向新境界McIntosh C12000前級 / MC3500 MKII 單聲道後級

文|馬田



「音響技術」的試音室在每年的 7 月便會與一位音響界老朋友相聚,它就是發燒友熟悉的“老麥”。McIntosh 在 2019 年迎接了它的 70 歲生辰,適逢 Woodstock 50 週年紀念,眾所周知,1969 年舉行的胡士托音樂會空前成功,官方公佈參與人數高達 40 萬人,當年負責音響工程是 Bill Sound ,總工程師亦是老闆 Bill Hanley 動用了 17 台 McIntosh MC3500 單聲道後級,還有大量後備真空管,在現場驅動龐大的喇叭山,成就了驚人創舉。


難怪 McIntosh 集團總裁 Charlie Randall ,出席胡士托 50 週年紀念活動後,決意重新製作極具代表性的 MC3500 單聲道,經過兩年時間,去年正式宣佈,現代新版 MC3500 重現江湖 ! 這對背負光榮歷史的後級,應每年之約來到本刊試音室,伴它同臨是近月人氣前級 C12000,兩款新型號同樣具有繼往開來的意味,今次的封面專題將會是充滿趣味。


行動支持最實際

作為經典的搭檔,C12000 自然不是普通設計,它是 McIntosh 現役旗艦分體前級,屬於純模擬兩聲道設計,供電和控制線路在同一部機體內,訊源處理和介面分作另一部獨立器材,兩者之間以兩條專用 23 針扁線連接,為獨立輸送控制訊號及電源給左、右聲道。據我所知C12000 抵達「昇和」的陳列室不久,瞬即引發升級換機潮, 有幾位 C2700 前級現有用家,到陳列室聽了 C12000 的表現後,不約而同稱讚層次感、分析力、音樂味、幼細度...通通跳升了數級,靚聲叫人無法抗拒,決定要馬上升級 ! 用家以行動證明了,McIntosh 今代旗艦的進步是非常明顯。


雙層金屬間隔

認真來說,兩款前級雖不算南轅北轍,但箇中差別也有不少,C2700 屬於綜合式設計,使用模組化架構來實現數碼、模擬、供電和控制線路一體化,真空管的配置亦有分別,使用了 5 支 12AX7A 及 1 支 12AT7。全新設計的 C12000 明顯是針對高音質而造,總數 12 組模擬輸入,其中兩組輸入專供黑膠唱放使用,不設 DAC 功能更沒使用插咭模組,單說這部份已突顯了兩款型號在功能上的分別。再說,C12000 是分體結構,分隔和避免干擾能做得更好,實際上,兩部機體的內部同樣分作頂 / 低雙層鋼製框,先說供電控制器的鋪排,頂層安裝了兩個 R 型變壓器和邏輯電路,安裝於低層是兩份齊整元件的電路板,這應是左、右聲道供電電路。訊源處理相對較為豐富,頂層是各組線路,清楚看到近機背位置裝有鍍金的介面線路板,左、右聲道線路採用了全平衡架構,以離散式元件組成,線路板上各裝有一個密封的小黑盒,上面註明是唱放線路,它們之間以鋼片作屏蔽相隔。頂層的中間較前位置有個鋼板製成的斜兜,保護了 4 支 12AX7A 小膽管,對落位置是前面板的背面,左、右兩端是麥景圖招牌湖水藍錶頭,中間便是另外 4 支 12AT7 膽管。底部內框僅裝了寥寥數塊控制線路,功用應是負責接收控制訊號及電壓至上層線路,亦即是再次把供電和訊源處理分隔開,如此做法說明工程師決心杜絕所有干擾,C12000 靚聲也是應該 !



膽、石獨立輸出

以“老麥”的成熟經驗,器材的設定是很簡單,模擬前級是沒有特別項目,頂多就是調節輸入增益、聲道的平衡,就著 C12000 的架構,我會對兩組唱放輸入視作為獨立部份,其餘的 4 組 RCA 及 6 組 XLR 平衡輸入則屬於一般處理。輸出的使用方法是有些需要注意,基於 C12000 提供兩種輸出模式 ; 真空管及晶體管,在機背的輸出介面也有數類,其中兩組 XLR 平衡端子是分為真空管 ( SS ) 及晶體管 ( ST ),而另 1 組 RCA 輸出端子是透過前面板操作或使用遙控器,切換兩種輸出模式,除此之外,用家也可選擇是否關閉其中一組輸出,若按出廠的設定,所有輸出端子全數啟動了。查實輸出方面的選擇很視乎用家需要,除非是接駁多一套系統或是 Bi-Amp 輸出,否則沒太大機會用上所有輸出。


唱放質素有保證

今次測試我會特別留意 C12000 的唱放功能,原因是近期正對唱放產生興趣,尤其是規格,現在的新款動圈唱頭輸出都是偏低,唱放的增益能否配合是非常重要,按照 C12000 的規格,唱頭阻抗的選擇頗為足夠,由 25Ω - 47kΩ 共有 7 個選項,可選負載電容也有 8 項,從 50pF - 400pF,至於增益是 5 級選擇 ; 40dB、46dB、52dB、58dB、64dB。我用這份參數與普遍唱放規格作對比,發現 C12000 已看齊目前的水平,換言之,用家等同購買了“老麥”的唱放,當然,如深入討論線路設計和供電效果,那是沒完沒了的比較,不過,以 C12000 的硬件配套,發燒友該不會對它的質素存疑。



新舊元素融合設計

C3500 MKII 的外觀色調有別於 C12000,望它一眼也會發覺與現役各款後級截然不同,因為廠方採用了當年 MC3500 的設計,例如機身的噴沙鋁合金面板,在陽極處理後噴上淺淡金色,乍看來色澤是介乎金與銀之間,而機頂兩側安裝了滑軌般的鋁製護環,從頂部延伸到背部,並於背部的軌上加了兩個膠墊,據說 MC3500 在那年代經常被運到戶外使用,那些膠墊正是方便在運輸時把機體直立,為強化觀感,今次特別使用不銹鋼製造了格柵籠套於機背,同時也可保護真空管。McIntosh 經過數十年後成為世界上知名的音響品牌,或多或少是有些標誌性設計要加在每部器材身上,在後級來說那就是大型湖水藍跳動針錶頭和大金屬手挽,MC3500 MKII 的錶頭雖然沒有 MC2KW 或 MC 1.25KW 般巨型,但已佔去了三份之二面積,觀感還是令人覺得滿足 !



聲底有變

相隔了 50 多年,當年 MC3500 的線路規劃是沒可能會像今天般完善,舊年代生產的擴音機,路向只得一個,就是設法把所有零件、變壓器、真空管...塞進機箱內,機背還加了抽氣風扇哩 ! MC3500 MKII 是根據 McIntosh 今天的標準來規劃,譬如說兩個大尺碼輸出變壓器裝於面板的後方,所有線路板及電容安裝在機底,線路板分成兩半部份,前半部總數使用了 8 支 1,200uF / 315V 自家製電容,以 4支為 1 組負責訊號的上下半波,後半部份是真空管座及一堆小零件,包括穩壓電容,這兩個部份的中間位置由一片不銹鋼板分隔,亦成為機箱的加固支撐。MC3500 MKII 的線路是參考原版全平衡設計,使用了3 支 12AX7A 負責差分輸入放大、電壓放大緩衝及電壓放大,另有 1 支 12AT7 真空管是 EL509S 的緩衝 / 驅動。輸出部份總數用了 8 支 EL509S 功率管,廠方聲稱該膽管與原版使用的 6LQ6 有相同特色,品質較為耐用之餘更有能力產生 1 安培峰值電流,說起來,McIntosh 近年生產的真空管後級或擴音機,全是使用 KT88 膽管,從沒有像 MC3500 MKII,這樣也會影響了聲底表現,未知會否重現原始“老麥”味道呢 ?


認真選擇電源線

稍為對 McIntosh 有認識的用家都清楚,固定輸出功率是品牌的特色,MC3500 MKII 便是 350W 輸出,2Ω、4Ω 和 8Ω 都不會有變。接駁線材亦不複雜,機背的數個端子是訊源輸入及輸出、連動機板輸入及輸出、自動待機模式及選擇輸入端子,而各個鍍金喇叭插座設在膽管旁邊。正常情況底下,真空管後級的調聲主要是換膽管,但我發現流通的 EL509S 管似乎只得捷克 JJ 仍有供應,未必能吸引到用家的意慾,剩下來只得一貫做法 ; 從線材或發燒保險絲入手,經我查探後得悉“老麥”用家們特別推薦某品牌的「無窮」銅鍍銀電源線,用於後級有很理想效果,本刊試音室沒這款電源線,於是我選了 T-Adler Twist 系列電源線,這是使用多支單芯無氧銅裸線組成,擁有極高的導電率,對於後級的工作是百利而無一害。其餘的接線選用了荷蘭 Siltech 的各款線材。


搭配器材 :

CH Precision D1.5 SACD / CD 轉盤

CH Precision C1.1 解碼器

CH Precision T1 時鐘產生器

CH Precision X1 線性供電器

TW Acustic Raven LS 黑膠唱盤

Dynaudio Platinum Evidence 喇叭

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線材

THIXAR Silencer_iZ 電子隔震台


未下筆先心醉

在這工作崗位待久了自然是懂得明白,能惹起讀者共鳴的文章,下筆之前自己要先被器材打動,今次與 McIntosh 兩款器材相處,從調整至開聲真的感動了。我對“老麥” 的印象就是中/低頻味道濃烈,聽人聲小品往往有感性的表現,而後級對喇叭單元的控制力亦很從容,它不會收緊單元的前後活動反應,聽到的低頻是量感多於線條緊束。聽 C12000 前級以真空管放大及一對 MC3500 MKII後級驅動 Dynaudio Platinum Evidence 喇叭,聽感有大轉變,人聲比過往細緻,對於歌者的演繹是有立體的描繪,像播放王維倩「上海往事 / 海上花」LECD 版本,過去只知她唱小調歌曲很了得,但今次聽〈崖畔上開花〉和〈我要你的愛〉卻感受到兩種演繹,〈崖畔上開花〉咬字方面很仔細,歌曲的轉音位都被她唱得滑溜,她的聲線就如樂器發聲般自然動聽,而唱〈我要你的愛〉又變得風情萬種,歌聲之中帶點誘惑,不似剛才般技巧盡出,伴奏的爵士樂在“老麥”播放底下,竟有上海 50 年代的夜總會現場氣氛,襯上王維倩嬌俏歌聲,效果可謂入木三分 !




低音魔衣櫥

聽了開胃小品,接續來一首爆棚古典音樂,聽後級將 Platinum Evidence 控制成怎樣 ? 選播日本 Esoteric 製作的新 SACD 專輯「Prokofiev: Alexander Nevsky, Scythian Suite, Lieutenant Kijé」,其中的〈斯基泰人組曲 : 異域之神和邪惡精靈魂之舞〉,音樂甫響起,戰鬥氣氛立即呈現,聽弦樂組及敲擊樂的演奏效果,我覺得 MC3500 MKII的力水相當充沛,對訊號的反應也很爽快,若論聲音質素,它仍是有真空管的特性,高頻圓滑之餘,樂器質感也重,對低音單元的控制是相當寬鬆,譬如說樂章臨尾的半分鐘大鳴大放,反覆的定音鼓聽上去似是 12”大直徑低音單元發出的沉重厚實 ( 迎接“老麥”到臨之前,剛送別一對大喇叭,1 對 12”低音單元的震撼感覺,仍猶在耳 ! ),將芝加哥交響樂團龐大陣容帶進試音室,這表現叫我十分意外,沒想像 Platinum Evidence 能瞬間增大數個碼,儼如聽“大衣櫥”舊款喇叭,既是軟腍又是厚實的低頻,使我執筆時仍回味無窮 !


增益也是微調

聽了一輪是到了測試的重點 — 黑膠唱放,正式播唱前我做了些特別調校,略有點心得能與讀者分享,設定項目除了按照唱頭規格來調整,「增益」實際產生了微調效果,C12000 分作兩種可調增益 ; 唱頭及輸入訊源增益,前者的 5 級選擇有可能令訊號變得過高或未夠,像如今次搭配的 LYRA ATLASλLAMBDA/0.25mV動圈唱頭,我嘗試在 58dB 與 64dB 之間作選擇,聽起來有點擲界,於是我選了 58dB 然後邊聽音樂邊調訊源增益,結果增加了 2.5dB 便符合我想要聽到的效果,經此調校便再次說明了,聽效果配合微調比依本子調校更為重要 !


精細演繹

獲得滿意效果後,播放近期大熱發燒專輯,「Satur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33 轉黑膠,Side B 兩首歌曲也是三位結他演奏大師的合奏,很適合測試新一代“老麥”各方面表現,播放〈El Pañuelo〉時有不少驚喜出現,譬如說器材本身的底噪非常低,雖然整體增益調高了,但在稍為響亮的播放音量底下,竟然聽不見明顯噪聲,令樂器的定位和弦線彈奏動作顯得份外突出,其次是爽快的微動態,弦線每聲勾勒都清楚表現出指勁和彈力,三位大師飛快的彈奏和數聲輕力拍打木結他琴腔,單是聽聲也覺得嘆為聽止,在以往我撰寫的文章也曾提及,我對聲音的快、慢定義是能否聽出每個小節的起承轉合,像這張現場結他演奏,音調變化是很緊密而又有不同的聲音響度,眼前這套“老麥”表現如履平地,將每個小節變化精細呈現,同時我感覺後級使用 EL509S 管在力水和聲音飽滿度是不亞於 KT88,當然,我沒有正面的比較兩類膽管,只憑印象感覺出來,甚至是認為 EL509S 的聲音較爽朗,當配合前級 C12000 的真空管輸出後,既有快速的力度表現,亦沒失去迷人膽味 ,效果可謂如魚得水。


真空管更勝一籌

測試期間我心裡有個問號 ; 若在 C12000 轉為晶體管輸出,同時把錶頭和真空管的顯示燈關閉,聲音會變得如何呢 ? 操作時發現當我把真空管輸出 ( Output 2 ) 關閉,機體上 4 支真空管也是轉暗,另一發現是顯示燈是否關閉對聲音沒很大影響,過往測試“老麥”是關燈比開燈更靚聲,今代即是進步了 ! 至於晶體管與真空管的效果分別頗大,以播放「inakustik A Spectacular Sound Experience , Vol.2 」

45轉黑膠 Side 1B 連續數首大型演奏,晶體管的低頻較為堅實,高頻也更為明亮,像〈賓虛〉、〈教父〉、〈大白鯊〉裡的弦樂和鼓聲聽起來十分醒神、生猛,這表現是可以想像到,真空管畢竟會令聲音變得柔順,然而,使我感意外是音場深度也有變,當再次轉返為真空管輸出,音場的深度和寬度變得從容之餘,切合了音樂的氣勢,經過比較兩種輸出模式後,無可否認真空管的效果是吸引得多,特別是鼓聲比例,若喜歡聽大場面,選擇真空管輸出多數沒選錯 !


總結

領略了“老麥”的兩款新器材的效果,我明白到用家急不及待要升級的原因,C12000 前級確實創造了很多驚喜,連接器材的選擇和調控效果均有新鮮感,更重要是黑膠唱放表現高質素,用家大可省回購買唱放的預算使費了 ! MC3500 MKII給我的感覺是很年輕,聲音很有衝勁,但絕非粗枝大葉,從播放大型演奏歌曲可感受到“老麥”一貫的輸出穩健,還兼具大氣勢,各位讀者不管您是否 McIntosch 的忠實支持者,也應該親身感受新一代器材的效果,否則,怎樣也不會想像到“老麥”的進步 !


McIntosh

C12000 + MC3500 MKII

兩者兼得


文|鍾啟源


像美國McIntosh般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音響公司不是沒有,但數量不多,而能夠與McIntosh同樣在真空管和原子粒放大器兩方面同樣聲名顯赫的品牌名字就更為稀少,且McIntosh除了膽石兩類放大器同領風騷外,他們在數碼處理系統和揚聲器方面亦取得一定成績,確是世間罕有!如今當發燒友提起McIntosh,很多時都會先想到他們的經典膽機,後亦記起McIntosh的大功率原子粒系統,而且多年以來,McIntosh已經分別為他們兩類放大器建立出各擅勝場的標誌性音效,讓大家既想擁有McIntosh膽機,又躍躍欲試他們的石機,如果可以同時擁有,絕對是兩全其美的樂事。膽石電路共融的旗艦前級C12000登場,正好有助達此要求。


一機兩得

後級決定功率強弱而前級主宰音質與效果,是音響界流傳已久的共通想法,我不敢肯定你是否認同,不過如果你也相信這種說法,那麼C12000正是你那杯茶,原因這部前級把膽與石輸出電路同時建立在C12000當中,因此我只需透過Output 1和Output 2選擇,配合早於1968年誕生的350W經典膽後級MC3500第二代改良版一併使用,便能夠兩者兼得,透過轉換C12000的膽石輸出功能,便能同時擁有McIntosh兩種標誌性音效特質,滿足不同音樂類型的重播,而無論是應用1-SS原子粒還是2-T真空管輸出,我發覺McIntosh C12000 + MC3500 MKII的低頻控制力都表現出眾,能夠無分彼此地對Dynaudio Evidence Platinum所用四隻低音單元駕馭得貼貼服服,高分析力的表達則亮麗閃鑠帶無窮樂趣,就好像重播《Espana》時,碟內三位作曲家的四段西班牙風格作品,全都表現得活力四射地灑脫輕鬆,McIntosh能夠從容不迫地把運用膽咪錄製於英國Air Studios的錄音現場,活靈活現地遼闊自然地再現出來,可見McIntosh經典膽電路非同凡響一面,無論是樂器與人聲,都不徐不疾地獲得抑揚頓挫的表達。其實擁有強韌驅策力的兩代MC3500,在相隔50年的胡士托音樂節期間都扮演重要角色,以此後級重播流行節奏和爵士音樂聽起來確實特別稱職,但原來配上膽石共融的最新C12000旗艦前級之後,擁有強大功率的MC3500 MKII聲音不會流於粗糙,我以如此組合聆聽Janine Jansen以十二把價值連城的Stradivari小提琴拉奏不同作曲家作品,再以此重播Daniel Rohn的《The Kreisler Story》,發覺小提琴聲和鋼琴聲交織得水乳交融,且精雕細琢的刻劃不帶任何沙石,能把兩張唱片中各十多段作品的微妙變化徹底彰顯,讓人讚嘆!


麥景圖,我向你致敬!

麥景圖

C12000+ MC3500 MKII 聽後感


文|Simon


早前曾因要離港辦些私人業務,順便休息一下充充電,所以離開了「音響技術」一段時間。時間雖然過去,但我對音樂的熱情並沒有絲毫的減退;仍是每天聽音樂、做做運動和看看書;這些事情已經在發燒群英會交代過了,在此不贅。剛回香港時,告訴錢大姐暫時只寫CD Reviews,器材Review要等一陣子,因為停了一段時間,寫文章也要讓腦袋裏的文思熱熱身吧!誰知早幾天她通知我,有一套全新的老麥(麥景圖) 前後級C12000+ MC3500 MKII進駐音響房,器材已setup好,叫我有空去聽一下;老讀者都知我是老麥的鐵粉,而且MC3500是我夢寐以求的老麥膽後經典。MC3500我在朋友家聽過,推一對Dynaudio C4,已聽到我耳油滿地!今次在「音響技術」音響房推Dynaudio Evidence Platinum,究竟火花四溢到什麽田地呢?我懷著興奮而又期待的心情去探望這套老麥的前後級。


這套前後級的設計同文馬田會詳細介紹,在此不再多說了。簡單的說:它是一套四件頭的製作,前級是主機和電源分體式設計,後級是Monoblock,每一邊的功率是350瓦,一件推一隻喇叭,在音響房已煲了好幾天,聲音基本上已進入狀態(當然,它會越煲越靚聲,今次只是初試牛刀) 。


在說出我的聽感之前,有兩點我先說說:第一,麥景圖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套前後級時,很照顧到用家的需要,前級C12000的花生膽仔大部份都是最普遍的12AX7和12AT7;每一部MC3500 Mk II 的差動輸入放大、電壓放大緩衝級及電壓放大也是用3支12AX7A ,另外用一支12AT7驅動8支強放管 EL509S 。我年青時候也和很多膽迷一樣,一買了部新膽機回來,無論什麽品牌,都把全部花生膽仔拔掉,換上德律風根,因為德仔最好聲嘛!在此,我勸用家千萬別這樣做,因為麥景圖設計師在校聲時必然是用原裝膽,你把膽全部換掉,聲音一定全部變哂!請注意:是全部變哂,變哂中間沒有一個好字,而是完全失去了原來的風采,所以此事千萬不可!第二,MC3500的8支強放管原本是6LQ6,但這些管現在已十分難找,麥景圖設計師非常照顧用家的需要,把6LQ6換上性質和特性相同,而且現在也有好幾家廠家生產的EL509S 管子,因為強放管的電流大,其壽命比花生膽仔短得多,要定時更換,你選擇自己在外面買或去代理處購買也不會很貴,真的很user friendly,未聽其聲,在此先記麥景圖一功!

C12000是可以膽石轉換的,我先聽電晶體部份。音響房的各類型CD很多,所以我自己沒有帶;我先試人聲,選的是玉置浩二的酒紅色的心SACD;雖然我和大部份樂迷都不懂日文,但只聆聽每首歌曲中的旋律及玉置浩二的獨特聲線,便能感受曲中的意境。這張專輯普通CD都已經很靚聲,SACD是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此碟也非常考機,功放不夠班,一開聲的低頻又肥又腫,人聲和配樂也被歪曲了。老麥這套前後級果然有皇者風範,只聽首曲的開場配樂,便會令人欽佩它播放音樂的能力;聲音充滿音樂感,而且很清晰,訊息量也很大。它把歌者巨細無遺而精確的演繹如水銀瀉地般發放出來,每一首歌曲千絲萬縷的情感聯繫,完整的呈現得感人肺腑。聽起來很有音樂感。我發現麥景圖播放這張專輯有一種感人而又柔和,悠閒的聲音,這正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聲音。音樂無國界,麥景圖以驚人的實力証明了這句說話!


聽完人聲,我把C12000切換到膽機部份,看看全膽宴對動態會否有所壓縮。我接著聽一首由奧地利指揮大師曼弗雷德·霍內克(Manfred Honeck)指揮的匹玆堡交響樂團演繹貝多芬創作的“田園”第六交響曲。當一部偉大的作品,一隊偉大的管弦樂隊和一個偉大的指揮這三個基本元素結合在一起時,最終的結果是一塊真正的寶石。聲音是清脆的,不刺耳的,高端是乾淨的,低端是堅定的。麥景圖的播放真的讓我的耳朵高興萬分。我聽起來就像坐在一個設計完美的音樂廳的皇帝位一樣,我感受到音階從高到低又從低到高以階梯狀清晰的排列起來,演化成美麗的旋律,而且聽起來權威性很強。大的動態不散不亂,立體成像是精確和分層次感的,每個聲部都清清楚楚的顯現,聽得人如癡如醉!



貝六的旁邊放置了白頭佬史托高斯基的狂想曲合集,聽了麥景圖這套功放的播放,你才會明白到這張專輯為何會成為永恆的經典!很多發燒友爆完李斯特C小調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之後便會換碟;如果你是這樣做,你便錯失了跟著的多首美妙的音樂了:喬治.埃內斯庫的羅馬尼亞A大調第一狂想曲、史美塔拿的我的祖國和華格納的唐豪瑟序曲等等。這裏對每一首樂曲的演奏,在各個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激動人心、生動、激昂、振奮、旋律的強度、每一個小細節的激情,以至結尾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都是如此華麗磅礴和輝煌。這張專輯我少說都聽過50遍,真的是聽到耳朵都聽起繭了,但這次體會是迄今為止我聽過的最好最靚聲的演奏!麥景圖的播放是壓倒性的! 所有音樂音響的元素都被完美的顯現出來,75分鐘的音樂瞬間聽完,不知夜之將至!


我在「音響技術」音響房聽到一半時,同文加里剛好上來,陪我聽了好一陣子的音樂,他有事要早一點走;臨走時,我和他都猜度這套C12000和MC350MKll的售價,我和他都猜:在這個通脹高企的年代,沒有一百萬你別想把這四件頭搬回家!其後,當我知道售價之後,我簡直驚呆了!這樣的設計,這樣毫無妥協的造工和靚到無可挑剔的聲音,麥景圖竟然賣這個價錢!麥景圖實驗室對音樂的執著和對音響努力不懈的研究和貢獻,實在令人起敬。錢當然是要賺,但麥景圖是賺得其所;我真的是無話可說。結尾我只能說:麥景圖,我向你致敬!


C12000 規格

■頻率響應 : 10Hz - 100kHz ( +0,-3dB )■訊噪比 : 79dB■輸入端子 : 6 組 XLR 平衡 / 4 組 RCA / 2 組 RCA 唱放■輸出端子 : 2 組 XLR 平衡 /

2 組 RCA / 1組 6.3mm 耳機■尺寸 ( W x H x D ) : 446 x 153 x 457mm■重量 : 19.5kg ( C12000C ) / 17.7kg ( C12000ST )■零售價 : HK$ 145,000


MC3500 MKII 規格

■輸出功率 : 350W ( 2Ω , 4Ω, 8Ω )■總諧波失真 : <0.20% / 1W■頻率響應 : 20Hz - 20kHz■訊噪比 : 120dB■輸入端子 : 1 XLR 平衡 / 1 RCA■輸出端子 : 1 XLR 平衡 / 1 RCA■尺寸 ( W x H x D ) : 457 x 300 x 549mm■重量 : 54.9kg■零售價 : HK$ 268,000 / 一對


■總代理 : 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 (852) 2314 0811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2年8月號第491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97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