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天龍真•旗艦Denon AVC-A1H Audyssey VS Dirac Live自動音場校正大對決!


撰文、攝影︱蒲東(部份照片由廠方提供)


1996年,我二十歲,仍然在大專就讀的我,已是家庭影院的忠誠粉絲,那時剛由LD進入DVD的年代,而天龍則推出了AVP-A1以及AVC-A1,這兩部影音多聲道前級及合併機代表了當年日系環繞聲技術的頂峰。還記得這兩台一代名器推出的頭一個月,筆者每天都會到旺角的影音店「朝聖」window shopping,口水流滿一地,若有所失地回家......自此以後,天龍以「A1」代表了其最高階的影音前級及擴音機系列。自2007年後,天龍就沒有出現過A1的擴音機,所以十多年後的今天,天龍再次推頂班的AVC-A1H,又怎不叫人期待?


芯片用料全部升級

大題所說,AVC-A1H其中一個最吸引的地方,就是可以兼容市場上兩種最尖端的自動音場校正技術陣營:Audyssey VS Dirac Live。這點容後再談,其實AVC-A1H比之於A110及8500HA,所有芯片、線路板、變壓器,甚至乎外殼及機腳,均有明顯的升級,正所謂高處未算高,以下就逐一解說:


左至右分別為:(圖1、2)

•首先是解碼芯片,比起A110使用8隻AKM AK4490EQ以及X8500HA 8隻ESS ES9010K2M,A1H用了10隻發燒級的雙聲道32bit DAC ESS ES9018K2M,(圖1、2),來處理19聲道的數碼模擬轉換。


左至右分別為:(圖3、4、5

左至右分別為:(圖6、7、8

•使用了15個獨立恒等的後級擴音模組(圖3),嵌於兩組巨大的散熱金屬片(圖4、5)而所有功率管均使用天龍自家的發燒級高電流 DHCT-A3(圖6、7、8)。如果只是用7.4.2佈局,A1H 還有 Custom set up,當中可以自由assign 內部後級擴音機作Bi-Amp 前置和中置之用。


左至右分別為:(圖9、10、11、12

•也由於要給大電流通過,A1H的線路板以雙倍鍍銅去做電路,由X8500HA的35mm(圖9、10),改為使用一倍厚度的70mm,這樣電路運行更順暢,電阻低了,可減低電路板操作時過熱的情況之餘,訊噪亦變得更低!另外兩片碩大的散熱金屬片側的銅板,也由X8500HA/A110的每塊厚度2mm(298grams)(圖11),加厚一倍變成4mm(778grams)(圖12),這亦大大增加散熱的效果。


左至右分別為:(圖13、14

•比起8500HA的前級模組使用兩塊電路板(圖13),A1H則分開成四塊線路板(圖14),分別處理模擬訊號、數碼/模擬/relay GND、模擬/DAC/relay的電源供應,以及數碼模擬訊號控制模組,這樣可減低不同線路相互干擾的機會。


左至右分別為:(圖15、16

左至右分別為:(圖17、18、19、20)

•比起A110/X8500HA使用兩隻80V/22000 µF的「水塘」,A1H使用了2隻33000 µF,即1.5倍的自家製高級電容,可以應付更大的電流瞬變,音色動態更為強大。(圖15、16)A1H亦使用比X8500HA更大的電源變壓器(淨重11.5kg)及其墊底的銅板,再加上高剛性結構、加上機殼用上三塊共4mm厚的底板以及鑄鐵腳墊,均有助於抗振和防干擾,顯著降低噪聲影響。(圖17、18、19、20)


(圖21)

•整部擴音機的大腦 - DSP晶片由X8500HA的兩塊變成一塊,雖然如此,此塊ADI SHARC+芯片為 1GHz雙核心DSP,處理速度比起X8500HA的1600MIPS為更高速的2000MIPS ,用以處理15.4聲道的DSP。(圖21)


(圖22)

•A1H的另一大升級是加入了四個獨立的低音炮輸出,包括四個可分配的平衡 XLR 輸出,而這四個XLR輸出更可以調校給其他聲道使用,換句話說,若你給前置三聲道添上後級,就可以使用這四個XLR輸出中的三個分給左中右主聲道。而家庭影院系統中,低音炮其實越多越好:在聆聽範圍內能擁有更平均的低頻響應,令低頻更融入聆聽空間,以及增加動態範圍。(圖22)


(圖23)

•A1H添加HEOS內置技術:發燒友就可以將各種串流媒體服務的音樂無線傳送至HEOS驅動的兼容組件再作播放,對應24bit/192kHz HD audio、DSD 2.8MHz and 5.6MHz高音質訊源重播。另外使用HEOS App更可將Denon Home系列產品放置於多個房間,並且統一控制。(圖23)


兼容360現實音頻

全日本製作的AVR-A1H是一部重達70多磅重的龐然大物,它每個聲道的功率為 150 瓦(150W x 15),環繞聲道最高配置為 9.4.6。在視頻方面,A1H當然對應最新的格式,其7進3出的HDMI接口可全部支援HDMI 2.1和8K傳輸(圖24),7個HDMI輸入還具有 HDCP 2.3 和完整的 8K/60Hz 和 4K/120Hz 直通,並對應HDR(高動態範圍)、HLG(混合對數伽馬)、杜比視界、HDR10+ 動態 HDR,以及兼容電玩遊戲機的變刷新率(VRR)、快速幀傳輸(QFT)和自動低延遲模式(ALLM),當連接相兼容的遊戲設備時,可獲得流暢、無延遲的遊戲體驗。

(圖24)


在多聲道環繞聲放方面,A1H除了對應最新的環繞聲格式如Dolby Atmos、DTS:X、IMAX Enhanced、Auro 3D,更是首次支援360 Reality Audio﹕它是一種使用Sony 360 Spatial Sound技術的新沉浸式音樂體驗。訊源聲軌會將人聲、合唱、鋼琴、結他、貝斯等單獨的聲音,甚至現場觀眾的聲音,製作成為一個360的球形聲場,並透過A1H高達9.4.6的揚聲器配置能力,體驗3D音頻娛樂。A1H的前置USB端口支持高達24bit/192kHz的U盤音頻播放。支持的音頻格式包括MP3、WMA、WAV、MPEG-4/AAC、FLAC和ALAC。當然,A1H還對應或eARC(增強型音頻回傳通道),只需HDMI連接電視再透過eARC迴路,A1H就可播放電視輸出的聲軌。


(圖25)

純前級模式

作為旗艦合併機,A1H前級模組基本上就是一部發燒級的前級(圖25)通過純前級模式,A1H可以作為一個傑出的AV前置功放。前級模式通過斷開內部後級連接,提供一個更乾淨的訊號路徑和更大的限幅電平容限、提高了斷開所選揚聲器通道的靈活性,這樣您就可以使用A1H內置後級推動非主要聲道如天空聲道,為外部後級放大驅動的聲道獲得更清晰的訊號路徑。當然,A1H還有代代相傳的AL32處理技術:即Denon專利的模擬波形再現技術,支援PCM最高達192kHz / 32bit的取樣頻率。該技術徹底抑制了與D/A轉換相關的噪音,以出色的清晰度重現低電平訊號,帶出音樂中的細節。


左至右分別為:(圖26、 27、28、29)

左至右分別為:(圖30、31、32)

Audyssey MultEQ VS Dirac Live

好戲來了!上文說過,A1H可以同時兼容兩種市面上其中兩款最先進的自動音場校正技術:Audyssey MultEQ及Dirac Live。(圖26、 27)由於兩種自動音場校正技術都需要使用APP及電腦操作,我這個電腦白痴恐防在過程中出錯,所以天大面子請來了天龍的威廉Sir親自上來教導我自動音場校正的部份(圖28)。在自動音場校正前先做一些基本的設定,今次測試前置我使用了M&K S150,後置與天空聲道則全使用Procella的揚聲器。低音則分別使用一隻M&K C15S及一隻Procella P18,正好是放在前方一左一右(圖29)在這裏要介紹一下,大家在「Subwoofer Layout」可以選擇多個模式﹕如果您想獲得均勻分佈的低音性能,請選擇“Standard”模式。如果您想讓更多的定向低音性能無縫集成到房間內更接近每個低音炮的揚聲器通道中,請選擇“Directional”模式,另外「Left Right」模式即是你的兩隻低音箱分別擺放在廳的左及右,那使用這個模式時,兩隻低音炮會作左右邊環繞聲道及天花聲道的低音補償,而「Front Rear」模式則是你的兩隻低音炮分別一前一後放置,使用這個模式就是分別對前置、前天花聲道,以及後置及後天花聲道的低音補償。筆者使用的低音箱是一左及一右的擺放,於是就選擇了「Left Right」模式。(圖30、31、32)


(圖33)

A1H Audyssey MultEQ隨機附送拾音咪,但威廉Sir說,如果想要更好的效果,可以上Amazon購入ACM1-X拾音咪,至於Dirac的拾音咪則可以用 UMIK-1,兩款拾音咪的PC版大約80美元。(圖33)。Dirac Live需購買許可證密鑰,啟用該功能,詳情可上dirac.com/denon/ 查閱。


左至右分別為:(圖34、35)

左至右分別為:(圖36、37、38、39)

有威廉SIR啟用兩款音場校正簡直如有神助,事實上兩款音場校正的界面、使用導航經過多年的修改已變得非常簡單易用,我們先以Audyssey MultEQ測量一次(圖34),並使用了隨機附送的腳架(圖35)。圖中可以看到拾音時左右低音箱的曲線以及校正後的曲線頻譜(圖36、37)。威廉Sir教路,想人聲「肉地厚」,就需要把「Mid Range Compensation」全開(圖38),與及在大約400Hz作微調推高(圖39)。


左至右分別為:(圖40、41、42、43、44)

之後就再使用Dirac Live音場校正再測一遍(圖40、41、42、43)。使用兩種音場調不夠一個小時,算是非常快捷!之後我與威廉Sir先聽一遍兩種音場校正技術後出來的效果,Audyssey MultEQ我們都很滿意,而Dirac Live中高音十分明亮細緻,但低音還不能夠滿足我這個低音狂魔,於是我們把Dirac Live測出的揚聲器分頻點120Hz調低至80Hz(Set up menu -> Speakers -> Manual Setup -> Advanced -> Low Frequency Effect -> Low Pass Filter)以及將低音聲道的聲壓調高2dB,之後出來的低音我就收貨了!最後記着,無論是Audyssey MultEQ或Dirac Live,拾音咪在拾音時都是指向天花。(圖44)


測試器材

要測試出A1H的真正實力,筆者沒有給它外加任何後級,而是使用其內置的後級推好所有聲道。今次威廉Sir幫我以兩種自動音場校正set好一套7.2.4聲道的環繞聲系統。


訊源:APPLE TV、MAGNETAR UDP 800 4K播放機

投影機:BenQ X120000H

投影幕:Visione 120吋THX透聲梗幕

前主聲道:M&K S150×3

後置及後中置:Procella P6×4

天空聲道:Procella P5×4

重低音箱:M&K C15S(左,使用RCA接駁)、

Procella P18(右,使用XLR接駁)


試環繞聲連貫性

使用Dolby Demo Disc中聽慣聽熟的〈Amaze〉及〈Leaf〉作測試,聽得出Audyssey MultEQ及Dirac Live兩種音場校正取向都有頗大的不同:

Audyssey MultEQ肉地很厚,低頻在比較上,我說的是比較上,較為飽滿結實。而Dirac Live則是非常細膩,中高音特別鏗鏘!我認為細緻聲的質感是Dirac Live佔優,尤其聽〈Amaze〉及〈Leaf〉的小鳥與葉子在環迴360飄浮的聲音,定位與質感非凡!而Audyssey MultEQ則在氣氛上取勝,比較上中低音更飽滿,動態更寬闊。雖然在聲底取向有所不同,但兩種自動音場校正都表現出高質素的無縫銜接,其實兩者的自動音場校正技術,在多年來不斷修改後已趨成熟,計算環繞聲的連接,難不到他們。


試動態及低頻

一個家庭影院,最難調得好的,就是低頻,因為波弦長,調得不好就很容易會有boom的問題,所以要考驗自動音場校正的技術水平,試低頻伸展是最好的「照妖鏡」。我選了兩段Dolby Atmos電影:《阿凡達:水之道》、《一代宗師》,前者是Dolby Atmos聲軌,後者則只有Dolby Digital Plus的5.1聲道,《阿凡達:水之道》聲軌雖然只是以Dolby Digital Plus為基底的Dolby Atmos,但聲音以A1H展示開來還是相當宏大的氣魄﹕當中一場在水中的戰鬥,海浪的低頻聲、槍械的中低頻聲,以Audyssey MultEQ的表現來說,中低頻的動態、乾淨度、飽滿感我都收足貨。Dirac Live在比較上低頻是更快放快收更乾淨,但論潛得深,我還是喜歡Audyssey MultEQ的聲音。《一代宗師》也一樣,以5.1訊源作Upmix的Dolby Atmos做得非常不錯,我看梁朝偉對打羅莽及其弟子一段,梁朝偉打出的每一拳、踢出的每一腳,兩款音場自動校正技術都能做到「拳拳到肉、腳腳穿心」的效果,Audyssey MultEQ的低頻在比較上更狠,而Dirac Live的背景音樂則更有氣勢!之後再以光碟作測試,先測4K UHD的《壯志凌雲:獨行俠》,多場的戰鬥機空戰A1H都交足功課:兩種音場校正的特性聲底還是我意料之中,Audyssey MultEQ的低頻潛得更低,更飽滿,而Dirac Live則是很工整、所有效果聲音及背景音樂都恰到好處。最後試了IMAX Enhanced Demo Disc中的《Space Station》,穿梭機升空的一段,這段是低頻的考牌片段,不好的影音器材組合不只低音箱會拍邊,整個中低頻段都會潰不成軍。但以天龍的A1H演繹出來則有板有眼,尤其是Dirac Live的EQ,能做到非常工整、乾淨。而Audyssey MultEQ的低頻量很強,更為大氣寛闊。


試音樂感

試過多隻音樂4K UHD,有演唱會的、有音樂劇的,如《大娛樂家》、《波希米亞狂想曲》等,Dirac Live的聲場結像力十分工整、乾淨,而Audyssey MultEQ還是以氣氛取勝,我相信兩者都會有各自的擁躉,當然,兩者兼得當然更過癮。


總結:

如果想買影音合併機又想一「部」到位、又愛日系機種的,A1H是必然首選!我們發燒友間有句「天龍從來都是有買貴,冇買錯」,筆者已玩了近三十年天龍的AV 擴音機,沒有任何一部有令我失望過。至於Audyssey MultEQ及Dirac Live哪個音場校正更為準確?筆者自己覺得兩者聲底取向不同,沒得比較,只有喜不喜歡,正如上文所說,雙方陣營都經過多年升級改善,技術已十分成熟,當然兩者兼得就最好吧。


規格:

■環繞聲對應格式:Dolby TrueHD, Dolby Atmos, Dolby Atmos Height Virtualization, Dolby Atmos Music, DTS HD Master,DTS:X Pro,DTS Neural:X,DTS Virtual:X,IMAX Enhanced,Auro 3D,360 Reality Audio/MPEG H■對應數碼音頻格式:FLAC HD, WAV, ALAC(全部為192kHz/24bit)FLAC, MP3, WMA, AAC,DSD (2.8/5.6MHz)■端子:HDMI輸入×7, HDMI輸出×3(HDMI 2.1: 8K/60Hz, 4K/120Hz,支援HDCP2.3、eARC)RCA輸入、輸出×5 (1×XLR)、光纖接口×2、同軸接口×2、唱盤輸入(MM)×1、多聲道前級輸出×17.4、超低音輸出(XLR)×4、揚聲器端子×17■後級功率放大器數量:15■功率輸出:150W(8 ohm)、190W(6 ohm)■聲道處理器(前置放大器)最大數量:15.4■尺寸(無天線):17.1×19.4×7.7(寬×長×高) 吋■重量(磅):70.5■零售價:HK$46,980

■查詢:Sound United HK.39000120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3年8月號第503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1,050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