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CS Lina體驗記


文|馬田

自從與 dCS Vivaldi CD/SACD 播放系統分開之後,有段時間沒有接觸這品牌,新一代Ring DAC 升級版 Apex 也沒有仔細聽過,自問對 dCS 的聲底是感覺陌生了,當有機會測試 Lina 系統,從連接線材至進入設定菜單,每個步驟實行時,昔日的感覺逐漸由冷變暖,聽到 Lina Network DAC 播出的聲音,腦內翻起了對 Vivaldi 的記憶,可是...它們的級數相差頗有距離啊 ! 這是否意味著 Lina Network DAC達到了當初「四季」那種聲音質素呢 ?


三頭馬車

畢竟我的記憶相距現在已有數年,當然不可輕率說 Lina Network DAC 等於是當年旗艦,不過即使是不確定,但以時下串流播放 / 解碼器的水平來衡量, 它也是穩坐金字塔頂 ! Lina 是品牌銳意攻佔年輕市場的新兵,說年輕其實也不年輕,以器材身價論,能負擔全套 Lina 的用家好可能至少年過三十,全套 ? 是的,Lina 是包括 Network DAC、 Master Clock、Headphone Amplifier,三款獨立器材各司其職,發燒友不一定要全套買下來,按喜好選購其中一款也不影響操作,若您沒有一套音響系統,使用整套 Lina 便能搞定數碼訊源、時鐘校正和耳筒放大。Lina 的另一種享受方式,亦是這次測試的玩法,由 Network DAC 擔當解碼,連接到前級 ,而 Master Clock 則協助它去除數碼時基誤差,在中級播放系統,這做法是很高級了 !


介面齊全

3 款器材的介面規格在官網上有詳細介紹,無謂浪費讀者的時間,我把重點寫出來就是了。先說 Network DAC 的連接,輸入端子需要注意是兩組 AES/EBU,進入設定可啟動二合為一,正常情況只需要使用單個連接訊源,譬如說 CD / SACD 播放機 ,兩組同用是為對應特定輸出的器材,同廠的 CD 轉盤便是了。而 AES/EBU 支援的訊源取樣率,單個使用只能達到 PCM 24bit/192kHz 和 DSD64 ( DoP ),兩個同用嘛,效能自然是倍升,PCM 24bit/384kHz 及 DSD128。另一組需要鄭重說明是 BNC 時鐘輸入,兩組的規格同屬 75Ω / Word Clock,因此,預設是 1 號屬於 44.1kHz,2 號則對應 48kHz,如果連接 Lina Master Clock 就非常輕鬆,只管順著端子的號碼連上 BNC 線便沒問題了。最後要說 Power Link,這是兩個 RJ45 插口,功能十分簡單,就是同步開關,用或不用亦無重要。


聽效果選擇時鐘模式

Network DAC 的時鐘線路是有 3 項選擇 ; M 代表正在使用內部晶振時鐘,A 則鎖定輸入音頻數據,令訊源和解碼器的時鐘同步,而 W 便是使用外部輸入的 Word Clock 訊號,這模式是對應所有輸入訊號。Word Clock 輸入的作用,發燒友都明白是什麼一回事,若作為用家,其餘兩項應在哪種情況裡使用呢 ? 廠方說,在沒有使用 Master Clock,網絡及 USB 輸入時可選擇 M 模式,其餘數碼輸入便應選 A 模式了。查實這只是操作指引,即使選擇是數碼輸入,也可選用外接 Word Clock 或解碼器內部時鐘。由於 USB 是非同步傳輸,制式與數碼訊源不同,時鐘模式的選擇要麼使用機內的時鐘,要麼選用外部 Word Clock。說到底,時鐘除了使訊源和解碼同步之外,也影響到播放聲音,所以我不感覺當中是有一套用法準則,只能聽聲作決定。


電源供應是重點

時鐘固然對調聲有幫助,不過,我認為 dCS 解碼器,認真考慮供電方式更為關鍵,dCS 聞名是 Ring DAC,若讀者有看過照片也知道,Lina 首度採用摺疊式設計,各組線路板以專用導線連接,每塊線路板上均焊接滿是觸發器、電阻、小電容(全機使用元件超過2,000枚!),運作是由 FPGA 芯片以 6.14MHz 計算速度進行訊源 Mapping,然後控制總共 48 組的電流源,對電路元件作開和關,從中可想像,假如供電輸入帶有干擾,例如是微量的 DC 雜訊,還有 EMI 干擾,甚至是電源接地...都會導致誤差,即使配上發燒電源線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我的做法是給它一組獨立供電,實際用了 ISOL-8 Qube VHC 電源優化器供電,並且連接了大碼地盒,Qube VHC 荷載 16 安培,現僅為 Network DAC 和 Master Clock 服務,這做法一方面解決了 DC 和電流 Off Set 的問題,電源的接地也獲得照顧,選用 Qube VHC 的原因是它藏有 80 枚,各 3,300uF 小電容和 4 個 Mundorf 銅箔電感線圈,它不僅令 Ring DAC 工作穩定 ,更對整體聲效起了微微柔化作用,正是一石二鳥 !


濾波的玩法

說完硬件配置,再談我對 Network DAC 的玩法,機內提供兩類升頻 ; PCM DXD 及 DSD,兩者各有去除數碼噪訊的專屬濾波器,籠統可說是音場廣闊抑或狹窄,這功能體驗出來,我感覺每級的分別頗大,譬如說 DSD 濾波器,選 1 號效果是較為平均,選 2 或 3 都有很寬的效果,合適播放大場面音樂,若是播放人聲則顯得聚焦鬆散,用家如不想反覆轉換濾波器,設定 1 號也不見得效果會變差,只不過未算是最好的效果 ! 然而,值得留意是 Crossfeed 的用法,原則上,聽耳筒時,兩邊耳朵只會聽到左、右獨立音源,不似聽兩聲道喇叭般,耳朵是同時聽到左、右喇叭的聲音,Crossfeed 正好能製造出像聽喇叭播音的自然感覺,所以機內提供的選擇除了開、關,還有兩級延伸效果。不過, Crossfeed 不是自動化功能,它不會感應到輸出是連接了擴音機抑或耳擴,於是經由擴音機和喇叭播放出來,Crossfeed 依然產生了擴闊音場的作用,視乎聆聽空間,要是喇叭較近牆壁,聽感或會有從容效果,未嘗不是個好玩法。


無障礙串流

Bartók帶來不少正評,發燒友自然對 Network DAC 的串流表現抱有期望,原則上是有 3 種輸入方式能播放數碼音樂 ; USB (Roon Tested)、 網絡串流 (Roon Ready)及 USB 快閃記憶體,三者是通過專用 App 作控制。廠方並沒有說過 USB 和網絡串流有經過re-Clock (洗水),因為外接 Word Clock 已能造到去除 Jitter。3 組輸入對應的音源取樣率亦是沒差,同樣是 PCM 24bit/384kHz 及 DSD128。換言之,準用家因應個人的喜好來選擇輸入方式就是了,現在的音樂伺服器擁有全面功能,不僅提供了 USB 和網線輸出,甚至能連接 Tidal 和Qobuz,接駁方式是很靈活,對用家來說只是口味的選擇而已。


緩衝放大有玄機

Lina Headphone Amplifier也是源於Bartók,同樣是獨立的器材,它的連接介面是兩組模擬輸入,輸出包括了 6.3mm、4腳平衡插和兩個 3 腳平衡插,全部為耳機/耳筒而設,然而,這款耳擴其中一組輸入註明是緩衝放大,廠方沒具體指示兩組輸入的用法,我覺得緩衝輸入能帶出另一種玩味,原因是 Network DAC 的輸出電平除了正常的 2V 和 6V 之外,還提供 0.2V 和 0.6V 輸出,即是比一般輸出低 10 倍,正常放大器材,不管是耳擴或擴音機,要求訊源輸出起碼是 2V,理論上,訊源輸出高,下一級放大便會輕鬆得多,反過來,訊源輸出低,聽感會稍為滑溜一些,這樣來說,我可以降低 Network DAC 的輸出電平,使用耳擴的緩衝放大,聽聽廠方標榜獨有的 A/B 類放大技術,表現到底會是如何了。


難分高低

來到聽感形容的部份,讀者或會覺得奇怪,我好像沒有介紹 Master Clock,事實就是時鐘屬於基建式器材,若使用後只能感受使用前後的提升變化,用了一段時間更會忘掉了未使用前,器材是怎樣的表現,再說,Lina Master Clock 是固定的兩組 Word Clock 輸出,在它身上沒有值得深入探討的設定,要評論它的質素,便要聽搭配 Network DAC 後的效果了。測試的首階段是搭配本刊的參考器材,為了獲得順滑的聲音,我在選配線材和輸出音量方面反覆調試,結果得出這組合方式;Network DAC 輸出電平選 6V,音量控制是 -8dB,線材主要選用 Crystal Cable Diamond Series 2,兩條鐘線用了 Nordost ODIN 2。


先播放由俄羅斯前身蘇聯時期 Melodiya 錄音製作的「敲擊卡門」HQCD,隨著音樂播出,我再次憶起與 Vivaldi 相處的數年,dCS 的聲底是集貴麗與幼細於一身,這套 Lina 完全擁有家族的特性,就算是用它機內的時鐘,釋放出的音場也是寬闊而且具有深度,這首樂曲的敲擊部份和弦樂,造出自然的質感,演奏時的肉緊氣氛,都在高密度聲音之中呈現,如果我是很喜歡聽古典音樂的話,未有加配 Master Clock 的效果已能令我不眠不休聽下去。加上 Master Clock 後分析力和聲音線條提升了起碼有數級 ! 音樂味道自然大為不同,敲擊樂器的明亮、大鼓沉實地轟響,還有旋律起伏之間,隱約顯露了演奏者的舉動,一切都是在高清底下表現出來。是否加配時鐘,我覺得兩者各有捧場客,取決在於用家喜歡軟性一點抑或是高清分析力而已。


高質顯出優勢

測試中段是品嚐串流音樂,這部份也有少許設定心得,譬如說播放時關掉機體的顯示屏,若有購買 Master Clock 務必選 Word Clock Auto,最後就是注意升頻,要是歌曲屬於 PCM,那應該選用升頻 DXD,這樣會有更佳效果。今次我感受到 dCS 的串流技術,優勝之處在於線路製作,簡單來說,串流播放不管是 Tidal 或是 NAS,歌曲均具有很好的訊噪比,聲音沒有擾亂聽感的毛躁感,意味著線路板有抗干擾的能力,縱然使用了過千枚元件,亦無損訊源的還原度,要是播放 DSD,聲音會更覺自然,

像聽三盲鼠 70 年代的錄音「Coco’s Blues」Wada, Sunao Quartet,歌曲裡的鼓聲、色士風和低音提琴,均流露了模擬的暖滑飽滿,更重要是還原出樂器的聲音厚度及質感,進一步來說,我覺得這套 Lina 使用的 Ring DAC 線路,實力與dCS 家族其他成員不相伯仲,換轉角度從體積和線路板鋪設方式作衡量,Lina 可說打破了過往的限制,這樣的進步是不易取得,試想想,一般解碼器也有各種干擾,更何況是摺疊式線路板架構呢 ? 如今能聽到音樂背景寧靜、理想分隔度、高還原度,說明除了線路做得好之外,Ring DAC 技術裡的 Mapping 也起了極大作用,真是不簡單。


超水準完成任務

Lina Headphone Amplifier 亦具特色,測試裡我嘗試使用 0.6V 及 6V 輸出,連接緩衝放大輸入,之後又把訊源轉到沒有緩衝那組輸入,我感覺在搭配 Sennheiser HD802 時,經過緩衝放大推動力水會比另一組輸入約相差三份之一,但聲音的幼細度卻相當吸引,播放女聲時不僅是細滑, 當中還帶有甜味,


像聽 Jacintha 「Here’s To Ben」,伴奏的色士風襯上 Jacintha 柔情歌聲,聽得我微醺輕醉,雖然耳擴的音量調升至 3 點鐘位置,但聲音仍是滑溜到不得了 ! 為免是自我感覺良好,之後我也聽了沒緩衝放大的效果,若論底噪,兩者相差不遠,沒緩衝放大的聽感無疑更為實在,例如牛筋和爵士鼓也有突出的彈跳力及質感,然而,要是說感情詮釋,肯定是緩衝放大吸引得多。這樣比較後,我有信心 Lina 耳擴搭配黑膠唱放,味道更濃 !


適逢本刊沿用的唱盤剛安裝了 DS Audio Master 3 唱頭,心裡在想,不試白不試! 於是又駁來聽聽,剛落針播放 Eddie Higgins Quartet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Vol.2」,色士風傳來非常熟悉的感覺,那是名貴真空管放大的效果,圓潤、飽滿、細滑......




通通兼而有之,聲音的分隔度和從容感覺,使我懷疑自己是否在聽耳筒 ? 隨後換上 Focal Stellia 耳筒,聲音比 HD802 更為之嬌美,聽劉美君的成名作〈最後一夜〉,前奏低音固然爽快有力,她率直的聲線完全打動了我,在測試什麼都忘記了!直到放下耳筒,腦裡才浮起一句形容:Lina 耳擴簡直是超班的傑作 !


總結:

我很慶幸有機會測試 Lina 組合,未聽效果之前,我認為它們只是較為高級的耳擴組合,測試過後便知道,每部器材既能獨當一面,組合起來便有 High-End 效果,三款器材之中我是欣賞 Lina 耳擴多些,原因是我早已了解 dCS 在數碼技術上擁有卓越表現,Lina Network DAC 和 Master Clock 繼承了家族優良技術,真的不算意外,但是模擬耳擴卻大不相同,Lina 耳擴既有音樂味,同時兼具 High End 的細滑,經此一役,我便對 dCS 有了新看法,這間擁有尖端數碼技術的品牌,設計出的模擬器材原來是靚聲得嚇人!真是深不可測 !


Lina Network DAC 規格:

■輸入端子:RJ45×1 / USB Type B×1 / USB Type A×1 / AES/EBU×2 組/ 數碼同軸 BNC×1 / 數碼同軸×1 / 光纖×1 / BNC×2 (時鐘)■輸出端子:非平衡 RCA×1 組 / 平衡 XLR×1 組■其他端子:Power Link×2 (RJ 45)■取樣率:16bit-24bit , 44.1kHz - 384kHz / DSD64-DSD128■音樂格式:flac / Aiff / WAV / ALAC / AAC / MP3 / DFF /DSF / MQA /Roon Ready■尺寸 (W×H×D):360×320×530mm■重量:7.4kg■零售價:HK$123,000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 23140811

Lina Headphone Amplifier 規格:

■輸入端子:平衡 XLR×2 組 / 非平衡 RCA×1 組■輸出端子:6.3mm×1 / 4腳平衡×1 / 3腳平衡×1 對■耳機阻抗:8Ω - 600Ω■頻率響應:1Hz -100kHz■尺寸 (W×H×D):360×320×530mm■重量:7.5kg■零售價:HK$88,800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 23140811

Lina Master Clock 規格:

■時鐘頻率:44.1kHz / 48kHz■輸出端子:BNC×2 ■尺寸 (W×H×D) :300×250×450mm■重量:7kg■零售價:HK$72,800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 23140811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3年9月號第504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93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