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份百的亞美尼亞大提琴協奏曲 《Armenian Cello Concertos》SACD專輯
BIS Records BIS-2648
文│Vitus
亞美尼亞是座落在南高加索地區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高山小國,鄰近土耳其。那裡有着異常深厚的音樂文化傳統,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這張全新專輯的主題是亞美尼亞大提琴協奏曲的從古到今,收錄了三首在1946年、1962年和2021年首演的樂曲。拉奏大提琴是亞美尼亞大提琴家Alexander Chaushian,樂團是由著名亞美尼亞指揮Eduard Topchjan帶領的Armenian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真正百份百的亞美尼亞。
第一首是大師哈察都量(Aram Khachaturian)的《Concerto in E minor for Cello and Orchestra》。哈察都量生於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是亞美尼亞族裔。樂曲由三個樂章組成,以中庸的快板開始。定音鼓引導出強大的大合奏,澎湃中帶絲絲悲愴味。大提琴負責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則由樂團帶領,中間滲入大提琴與雙簧管的對話和大量亞美尼亞民歌的元素,旋律十分優美動聽。第二樂章是持續的行板,以低音管、圓號、低音弦樂和竪琴滑奏營造出一個較夢幻的開始,大提琴隨後奏出主旋律,與低音管、中提琴和小提琴緊扣,最後在長笛和單簧管的陪伴下完結樂章。第三樂章是快板,大提琴在舞曲節奏下奏出輕快的民族舞曲,並多次重現第一樂章的主題,分別與長笛、單簧管和第一小提琴擦出火花,把樂章推進到最後的急板,結束這首樂曲。
第二首樂曲是哈察都量的學生巴巴扎年(Arno Babajanian)的《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他是近代亞美尼亞作曲家「黄金三傑」的成員。第一樂章是持續的行板。以長達一分多鐘的大提琴獨奏開始。第二樂章是親切的行板,長度只有兩分多鐘,音樂令我好像望著一個平靜的荷塘。第三樂章是熱烈的快板,彈跳度十足,中段的一段大提琴獨奏讓Chaushian再展他的實力。弦樂與定音鼓的發展十分緊湊,實牙實齒,令聽眾情緒高漲。
第三位是年青作曲家Michel Petrossian的《8.4》大提琴協奏曲。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聖經創世紀第8章第4節裡提及亞美尼亞附近的Mount Ararat。樂曲由兩個樂章組成,以這座山的兩個山峰名稱《Massis》和《Sis》命名,由於兩個山峰一高一矮,因此兩個樂章都是一長一短,而音色取向亦是南轅北轍。 在《Massis》樂章中,大提琴配上管樂的慢板,有濃烈的宗教氣息,營造出磅礡的氣勢,令聽眾好像站在山巔,飽覽四方,有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在《Sis》樂章中,Michel用鋼琴和敲擊樂器陪伴大提琴,節奏鮮明,變化多端,從另一角度展現峻峭的山勢。聽眾好像在山麓望向山頂。兩個樂章沒有間斷,由大提琴貫連,很有心思。
整體錄音做得非常平衡,Chaushian的大提琴結像的聲量不會過大和突出,與樂團的規模成比例。幾首樂曲音量的波幅十分大,錄音師和混音都同樣出色。如果你喜歡大提琴協奏曲或對亞美尼亞音樂感興趣,推薦你聽這張專輯。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3年8月號第503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