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昊辰.貝多芬「錘子鍵盤」鋼琴奏鳴曲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

BIS-2781 (SACD/CD 雙層碟)

文|Stephen


首位榮獲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的中國鋼琴家張昊辰,他的音樂氣息不但流露青年人的朝氣與自信,謙遜的態度,不做作,肢體語言顯示出音樂才是第一位的。 近日「BIS唱片」推出一張十九世紀鋼琴文學的兩個巔峰:貝多芬「錘子鍵盤」奏鳴曲,和李斯特唯一的鋼琴奏鳴曲 - B小調。


貝多芬第29鋼琴奏鳴曲「錘子鍵盤」,乃作曲家32首奏鳴曲之中最長(演奏時間逾40分鐘),最豐富,或許亦是最精湛和技術上至艱澀,把樂器和彈奏者推向極限的一首。 其龐大的複雜性,樂章的多樣性,與其大膽的構思,在貝多芬的作品之中佔有無可比擬的地位。 貝多芬在世時甚少有人彈奏此曲,卻由李斯特在巴黎一場音樂會的演出,為發現了它作出貢獻,這場演出自此載入史冊。張昊辰對貝多芬這種揭示生活之中的複雜性,並體驗到他偉大抱負中的掙扎、勇氣和孤獨。 雖然貝多芬旨在向前輩們如巴赫、韓德爾等更多複調風格的作品致敬,但顯然沒有沉迷於過去,卻試圖創造新的音樂元素。貝多芬的「錘子鍵盤」奏鳴曲雖然富有表現力,卻被他拒絕輕易地被解讀。


李斯特對於「無法演奏的作品」一詞並不陌生,他撰寫唯一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把自己的演奏方法與貝多芬的作品協調,轉變為虛擬管弦樂團的不朽之作。 雖然此曲首演時受到漢斯利克抨擊,但好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張昊辰經深入鑽研,運用他的音樂智慧,在演奏中闡明其繁複的結構,老實說,這31分鐘的音樂歷程絕非易事,他卻釋出宏偉的風格,豐富的戲劇性與無與倫比的青春活力,繼而總結出李斯特的天才,亦顯示這屬於他的里程碑之作。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年2月號第521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