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W702 S3 Signature購入簽名版的絕佳理由


文|鍾啟源


隨著公司規模和設施持續擴充,同時又在營業額方面節節上升,英國B&W繼旗艦揚聲器800 D4系列之後,700 S3系列亦有三款產品如同800 D4系列般獲公司青睞,在現存的700 S3系列之外,再加推全面革新的Signature升級簽名版。


這三款備受公司關顧的革新揚聲器現已正式登場,它們分別是三路五單元的座地揚聲器702 S3 Signature、二路二單元書架揚聲器705 S3 Signature和三路四單元的中置揚聲器HTM71 S3 Signature,三款能夠有幸被挑選作為Signature升級版的揚聲器毫無疑問同樣精彩,只不過單元數量最多而頻率響應特別寛闊的702 S3 Signature,是技術應用特別廣泛的一款,對音響發燒友而言自然亦因此而特具吸引力!



具時代意義的製作

其實並非任何一個B&W揚聲器系列都會以Signature形式加推,縱使是同一個系列,也並不會全數都以Signature方式上場,唯獨只有技術上出現明顯突破,又或者具備特定時代意義的揚聲器才會以Signature形式登場。追本溯源,你就會明白被列入Signature行列的揚聲器全是同級別中質量最佳的保証,為保質素,B&W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使用簽名版這個名稱。舉B&W在1991年推出的首款Signature揚聲器Silver Signature為例,這款特為慶祝公司成立25周年的二路書架揚聲器,其實也是對在1987年去世的John Bowers追念和致敬而推出的紀念性創作,毋庸置疑,是款基於Bowers & Wilkins既定思維的揚聲器設計,並從此奠定B&W Signature揚聲器本質和獨特製作概念……也就是保留原有型號的常規技術和驅動單元不變,再巧妙運用B&W嚴謹工藝,對分音網絡、訊號通道和箱體表面處理等組成部分,進行有助質量改良的優化,提升音效表現。務求做到再上層樓的處理態度,使B&W並不會輕言推出Signature產品,因此直到慶祝公司30周年時,B&W才再次推出簽名版揚聲器Signature 30,與Silver Signature相距十年後的2001年,則加推Signature 800和Signature 805兩款簽名版揚聲器,隨後再在2006年慶祝公司成立40周年時,額外多增一款型號為Signature Diamond的揚聲器,從此可見,挾Signature登場的B&W揚聲器,每款都屬經典製作,且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因此雖然B&W 702 S3本身設計已經相當出色,但從Signature發展歷程看,透過B&W匠心獨運的改革程序之後,全都能夠脫胎換骨,成為重中之重的製作,現在不妨就齊來看看B&W如何透過精妙有效的改革程序,讓702 S3 Signature展現出煥然一新的神彩與魅力!



盡善盡美的升級態度

首先,為了讓發燒友可以更容易分辨出原版和簽名版,B&W把702 S3 Signature的聲箱飾面改以全新亮澤午夜藍和亮澤檀木紋理兩種選擇,與現存702 S3所用四種外飾存在明顯分別。而為了達致盡善盡美效果,雖然頂部特設獨立於主聲箱以外Nautilus消音管道的新一代B&W揚聲器製作方向不變,但下向Flowport低音反射式結構的基礎聲箱設計,在細節上卻作出更為精雕細琢的處理,就好像是在揚聲器接線柱的金屬板上,便特別刻有確認身份的Signature標徽,同時又把接線柱更換成黃銅,而且無論是高、中、低音驅動單元的邊飾部分,現在均特別圍繞著閃閃生輝的金色,配以午夜藍或檀木紋理,更添Signature揚聲器一份高貴典雅感,同時突顯其與別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至於能夠帶來聽得到改進的技術上突破,更包括多個不同部分,不妨就先從獨立於主聲箱以外並特別具時代意義的Nautilus管道高音說起。



完美應用Nautilus高音管道的新設計

發燒友可有留意,B&W今次為700 S3加推三款Signature簽名版製作,全屬外置式Nautilus管道高音的揚聲器,這種設計在B&W於1993年推出造型突破傳統的Nautilus揚聲器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經B&W不斷改良優化下,現在用於配合800 D4 Signature鑽石高音和700 S3 Signature碳膜高音單元所得表現更是青出於藍。原因驅動單元的基本發聲原理是利用振膜前後活動推動空氣產生聲波,振膜一前一後的活塞運動除了帶來向前的聲波之外,同時亦會產生向後的聲波,後向聲波反射回來會導致聲波產生變化,影響揚聲器的清晰度,讓精準度降低,而Nautilus採取的消音導管結構,巧妙利用前寬後窄的設計,把驅動單元振膜產生的向後聲波,藉著導管的獨特形狀以機械方式消耗其能量,這樣背波便難以影響向前發聲的音波。而今次應用在702 S3 Signature上的Nautilus管道除了長度和大小源自800系列外,還特別採用Double Anodize表層處理,增加管身的細緻平滑感,而且用於保護25mm碳膜半球形高音的網罩,亦更換上與800 D4 Signature同樣開孔特別巨大的金屬透聲網罩,有助增加702 S3 Signature的高頻透聲效率和擴散效果。


悉心處理每隻錐盆單元

高音頻率波長較短,聲波導管不需要太長便能夠完美發揮作用,但頻率越往下走,波長越長,消耗駐波的導管就要更長更大,因此,B&W除了傳奇性揚聲器Nautilus由高至低全部用上消音管設計外,大部分揚聲器都僅在高音部分應用Nautilus消音管,不過雖然702 S3 Signature的中音和低音部分並非採用Nautilus管道設計,但B&W同樣考慮到背波對錐盆單元的影響,因此無論是150mm中音還是165mm低音單元的支架,兩者都擁有極佳空氣流通效能,讓錐盆不容易受到背波反射影響,加上Continuum振盆FST中音單元所用仿生懸掛系統可以減少來自單元後方產生的不必要音染,確保中音清晰又透明,而三隻由電腦程式建模研發的165mm Aerofoil低音單元,驅動引擎的Spider彈波部分亦經過徹底改良,讓低音單元的衝程更趨自由靈活,帶動出更覺雄渾有力的低頻。而且,兩款B&W獨有錐盆單元的磁路都作出升級處理,磁鐵背部的透氣孔特別巨大,更佳的透氣特性有助音圈散熱並加強空氣流通,有助驅動單元的活塞動作完美發揮,配合扎實的聲箱結構,高度傳真聲效表現由此而來。



對分音網絡進行大幅改動

為了讓音樂訊號能夠精準而無損耗地傳送到各驅動單元去,702 S3 Signature在分音網絡上的改動特別多。首先,在高音和中音單元的分音網絡上使用了全新的Mundorf M-Cap EVO SilverGold油浸電容,同時亦配合採用帶Angelique引線的新型高音電容,並在線路板上的不同位置加入Bevenbi旁路電容作為全新的配置,其中用於中頻的是Bevenbi新型的MPAZ-E鋅箔聚丙烯電容,至於在低頻分音網絡上的電感則應用了大型空芯線圈,這方面的改動有助讓低頻在寛容度上表現更佳,且所帶電感不致對周邊零件產生影響,精密的分音網絡設計配合精挑細選的零件,讓702 S3 Signature所用每隻驅動單元的潛能,都可以藉此徹底發揮,幫助帶來不一樣的重播效果。



活力充沛的精確聲音

既然B&W對702 S3進行如此大幅度的改動,我們自不能怠慢對待。首先以美國Cary DMS700這部網絡音樂串流播放機為主,再以數碼連線方式連接上瑞士CH Precision D1.5 SACD/CD機,黑膠唱盤方面使用Acoustic Signature Double X NEO + Kondo升壓牛和唱放,大家同樣配以美國McIntosh MA9500這部300W + 300W合併放大器驅動702 S3 Signature。這樣便模擬和數碼實體碟與及網絡串流音樂重播全部一應俱全。


由B&W 702 S3 Signature再現出來的聲音活力充沛,玲瓏剔透的聲音帶來生機勃勃效果,聽德國女小提琴家Anne-Sophie Mutter在她當打之年與維也納愛樂團合演的1993年專輯《Carmen-Fantasie》,由B&W 702 S3 Signature精準有力的聲效散發出來,小提琴弦音閃閃發亮得來跳脫輕鬆,且技巧要求刁鑽的段落在高分析力下沒有遺漏被完整捕捉,並在702 S3 Signature流暢自然的細緻聲音表達下,纖毫畢現地發放出來。難能可貴處在每個巧妙的弦音變化都注滿盈盈水分,且餘韻表達同樣妙不可言,長音短音滿載濃濃感情,加上維也納愛樂樂團在占士.李雲指揮下,每個樂組都表現得無懈可擊,在音效富一致性而中低頻瞬變反應高速無遲滯的B&W 702 S3 Signature聲效表達下,鼎盛陣容被井井有條地再現出來,豐滿而具控制力下的聲音栩栩如生,無瑕疵地為樂迷帶來層次特別鮮明而具現場真實感的表達。


重播三盲鼠在AOI Studio錄音的山本剛三重奏《Midnight Sugar》和鈴木勳《Blow Up》24K金版CD,所現聲音透明又悠揚輕鬆,在B&W 702 S3 Signature恰到好處的脫俗表達下,鋼琴演奏部分無論是琴手對鋼琴的觸鍵力度和細節表達都特別變化多端,只因為手指在琴鍵上靈活游走和移動全都獲得徹底刻劃,帶來無窮無盡的吸引力,加上B&W 702 S3 Signature中低頻反應敏銳的高速聲效表現無堅不摧,讓低音提琴韌性十足的弦音再現亦攞滿分,帶來彈跳力超乎想像地扎實有力,樂器輪廓充滿形體感被傳真反映出來的完滿效果。



富強烈感性的人聲表達

B&W 702 S3 Signature在反映人聲作品方面同樣叫人拍案叫絕,聽Adele演唱〈Hello〉的192kHz/24bit FLAC檔案,寬闊音域被有效彰顯之餘,Adele渾厚有力的嗓音在Continuum振盆FST中音單元配上三隻165mm Aerofoil低音單元的聲音再現下,高低跌宕特別能夠牽動人心。表現徹底又富衝擊力的B&W 702 S3 Signature最叫人感動的環節,在於能夠把〈Hello〉歌中所述那段無法挽回的感情所帶不安情緒完滿釋放出來,無論是呼吸和停頓,Adele字裡行間都滿載著濃濃感情。加上702 S3 Signature定位出色而音場富前後感,玲瓏浮凸的音效,使歌者就如同在聽者面前演唱一樣,真誠真摯扣人心弦。


B&W 702 S3 Signature細緻入微的表達,除了把描繪盤根錯節複雜心情的音樂作品抽絲剝繭完全剖析外,也剖開了白璧無瑕的心,就好像重播Chlara演唱的〈Ocean Deep〉96kHz/24bit MQA檔案,富感情又帶感性情懷的B&W聲效表現,把作品中演唱者所要表達那些只能埋藏於心底內而總是說不出口來的說話,不偏不倚地表達,就連〈Ocean Deep〉歌詞中潛藏著的那股對愛情期盼所生的孤獨無助感,與及如同海洋般深不見底的深厚濃情,也能夠透過適可而止而絕不煽情的氣氛營造,分毫不差地彰顯出來,是B&W 702 S3如今改版成Signature後的又一重要特色!



總結

造型與原版近乎一模一樣,卻僅在色彩和紋理上有別於原版的B&W 702 S3 Signature,單憑外觀,可能並不容易分辨各自身份,但只要細心聆聽和感受,就會發覺到兩者在音頻表現上的重大差異,只因為簽名版702 S3 Signature,是款經過多方面徹底改良的精鍊版本,進一步追求聲效突破的優化設計和處理,把源自800 D4 Signature系列應用的多種先進技術和處理手法,盡量兼收並蓄於其身上,讓級別不同的702 S3 Signature,亦能夠分享到來自B&W旗艦揚聲器的精髓,帶來比原版更上層樓的突破!




B&W 702 S3 Signature 感性詮釋音樂細節


文|Keith 


Hi-End級別音響器材往往伴隨著高昂的售價,想得到越多該品牌的頂尖技術便需要付出相應的金錢,這相信是大部分發燒友的共識。隨著旗艦型號為廠牌大賺一波口碑及人氣後,相隔一段時間後便會陸續把技術下放到售價較親民的產品上,這些產品承襲了不少旗艦系列的技術,往往亦是最高性價比的。英國Bowers & Wilkins(下稱B&W)去年推出800 D4 Signature 系列,除了為多個內部元件升級外,亦改以 Midnight Blue Metallic 與 California Burl Gloss 兩款外皮作為終飾,廠方緊接推出備有三款型號的700 S3 Signature 系列,分別為座地式702、書架式705與及首款為中置型號推出Signature版本的HTM71,三款同樣提供 Midnight Blue Metallic 與及 Datuk Gloss 黑檀木紋終飾供用家選擇。


收放自如

今次試聽的702 S3 Signature外觀上較一般座地揚聲器顯得十分纖巧,192 mm的箱體闊度載有三隻165mm Aerofoil 音盆低音單元,配以Flowport下向式低音氣流導孔,既能發揮出質量兼備的低音表現外,亦易於融入香港家居環境。首先聽Guns N’Roses「Appetite For Destruction」作為參考,聽一首在YouTube上點擊達16億次的〈Sweet Child O’Mine〉,音場寬闊而具分析力,音場兩側展現出樂手勾弦的結他細節、高低音的韻律層次清晰,中段的結他Solo音色飽滿而且粒粒皆清,而聽〈Paradise City〉尾段,Steven Adler的鼓聲刺激感與衝擊力兼備之餘,亦能非常清晰聽到低音結他的節奏與彈力,令筆者感到702 S3 Signature 低頻的速度感及控制力十分出色。 


清而不淡

702 S3 Signature 身上配以一隻直徑同樣是165mm的Continuum 振膜FST 中音,配上仿生懸掛系統,有效減少了單元背波所造成的音染,確保中音通透清晰!第二首聽動態對比相對強烈的〈阿姐鼓〉,歌曲前段平靜的寺廟誦經聲背後一下一下的鼓聲扎實而線條清晰,一前一後的分隔度營造出莊嚴而平靜的音樂氣氛。播到約2分鐘時,由大鼓所營造的低頻驟然襲來,與前段的少女吟唱有著頗鮮明的對比。在鼓聲中還夾雜著六字真言,在聽的過程中,高、低頻兩極的延伸寬闊,雄渾迅捷、毫不拖泥帶水的鼓聲一層一層地湧向聆聽位置,少女祈福的誦經聲於音場左右穿插,既有凝聚力而富有層次的高頻,與中音之間的銜接流暢,帶出壯麗莊嚴的氣氛。


刺激而不刺耳

今次700 S3 Signature 系列其中一個亮眼的改良就是高音部分,它直接使用去年廠方為800D4 Signature 升級的高音網罩,除了有更佳的保護外,廠方亦藉此增強高音的擴散及穿透力,聽「原音精選2012」中的〈My Way〉,Jocelyn B. Smith歌聲起伏變化極大,歌聲震音的微動態考起不少器材,面對Jocelyn B. Smith層層推進的唱法,702 S3 Signature亦應付自如,最後一段盡顯唱功的清唱表現出刺激而不刺耳的音效。


筆者認為702 S3 Signature的音色表現正在追趕800系列,今次試聽過程中,小弟不禁想起B&W「將錄音室帶回家」的口號標語,它在展現音樂細節的清晰度的確如此,但同時亦能夠照顧家用發燒友對於感性上的追求。綜合它的音質表現與售價,的確有非常高的性價比。




全面展現新聲音 B&W 702 S3 Signature 座地喇叭



文|馬田


B&W 今年 4 月公告天下發燒友,簽名版 700 系列即將面世,新版改動之處主要是裡面分頻器,單元質量和設計仍是傳承自 800 系列,簡言之,「簽名版」等同是B&W 工程師升級微調版本,為不甘接受平凡的發燒友而設計。


低調奢華

在我來看 700 系列是自成一格,它雖然擁有 800 系列的DNA,可是音箱的設計卻各走極端,800 系列身形偏圓,音箱的兩側以弧線收尾,而 700 系列卻不同了,音箱是方正修長,給人一派正經的感覺,在箱的頂頭加上 B&W 的象徵 — 長尾高音單元,組合出的視覺效果又變得引人入勝,它就如一件藝術擺設,以線條勾勒出主軸呈現了低調美學。


了解音箱容積

小弟最近長知識了,過去一直沒注意到修長的音箱會因為容積而影響低頻,搭配擴音機和喇叭擺位更是可圈可點,窄箱體的優點是不太佔用空間,調配位置較闊大箱體更為靈活,而且音箱底部配了一個腳座,箱體內氣壓正好從箱底排出,音箱的前後都沒有倒相孔,即使擺位貼近前牆,照道理影響是不大。然而,工程師建構音箱是有既定法側,並非只考慮體積或用家接受程度,更重要是計算單元與箱內容積,喇叭播放音樂時,每個單元也會產生氣流,留在箱體裡形成了氣壓,隨著單元直徑和磁鐵的磁量,產生的氣壓自然是不相同,因此,箱體容積便應要配合單元,之後還會有諧振、箱內駐波…等等因素要處理,音箱造出修長形狀無疑是好看,單元的聲波擴散也因而避免了繞射影響,似乎是理想的設計,但凡事也有代價,那就是容積問題,我們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寫出來純為與讀者分享搭配心得,這類設計我認為需要微微 toe-in 角度,也不宜過於靠牆擺放,原因是為了避免出現過強的反射聲。另一方面,選配擴音機或後級時,我建議別將注意力投放到力水身上,應留意是輸出的設計,這是直接影響了聲音線性表現。順便一提,簽名版的中、低音分頻器轉用了 Mundorf M-Cap 電容,使用初期會覺得驅動力水似是不足,要是勤力操練它數個月,應會漸漸轉好,不諱言,今次測試並非它最好的狀態,不過,先後兩次的搭配效果,我也感受到它聲底著重於線條順滑,聲音擴散廣闊,而非製造出拳來拳往的聽感刺激。



搭配小知識

702 S3 Signature 接受測試期間巧遇了「老麥」走大眾化路線的 MA9500 擴音機,加入了 HDMI ARC 及數碼輸入,USB 端子取得 Roon Tested 認證,而輸出功率是 300W x 2。藉此機會簡介搭配的技巧,發燒友都了解麥景圖擴音機使用變壓器輸出, 提供 8Ω、4Ω、2Ω 阻抗接駁喇叭,用意大致為匹配阻抗,可是喇叭的阻抗不只有 3 種,例如 LS3/5A 有些版本是 15Ω, 6Ω 也有不少,這情況該怎麼選呢 ? 查實道理很簡單,喇叭的阻抗是平均值,規格上也有列出最低阻抗值,像 702 S3 Signature 標示 8Ω,要是播放管風琴或鋼琴音樂,阻抗便有可能降至 3Ω,低阻抗會要求擴音機輸出更高功率,因此,擴音機規格上列明 8Ω 和 4Ω的功率輸出多少,麥景圖卻例外,不管阻抗高低輸出功率也是不變,兩者在配搭上若使用 8Ω,驅動力水沒問題,只不過播放管弦樂大型演奏時會感覺未夠盡情,選用 4Ω 便進退也易,不選擇 2Ω 是為免音樂的細節被強化,減少了溫柔感覺,畢竟麥景圖是由輸出變壓器來穩定輸出電流,音樂訊號通過變壓器是會增強了,故此,選擇 4Ω 是有中性表現。


爆得轟烈

事實上我比較了 4Ω 與 8Ω 的驅動分別,若播放小品室樂或人聲唱歌,兩者分別不是很明顯,一旦播放「天方夜譚」或是「火鳥」大場面樂曲,我感覺 8Ω 略為效果保守,換成 4Ω 後聲音便開揚壯闊了。接下來的測試當然以 4Ω 輸出,在搭配麥景圖 MA9500 之前,曾使用 Vitus SIA-30 擴音機,我心裡已掌握了基本聲底,雖然每個喇叭都具備 3 個 165mm 低音單元,但我認為它並非力量型,702 S3 Signature 的優點是善於處理大場面,播放古典樂曲最為吸引,其次是聲音的線條圓滑,我相信是因為用了Mundorf M-Cap 電容,最後也是最重要一項優點就是單元振膜的阻尼表現非常好,所以能夠造出清晰的定位和層次,這些優點當碰上 MA9500 後,穩定的輸出和控制讓發揮更加明顯了。


聽進深處

測試喇叭少不免播放鼓樂,我選了數碼 DSD 版本,鬼太鼓座的〈大太鼓 Ōdaiko おおだいこ〉,想不到 702 S3 Signature 能播出勁力以外,令我有大開耳界的效果,我必需要強調播放時音量已近一半,它的表現還是一貫淡定,音場大後方的太鼓,每聲擊出的鼓聲均有結實密度,而且發聲點有明確表現,如像告訴我調高音量它也受得來,接下來團員的吶喊聲和各樣樂器,陸續在音場裡浮現,這刻展現的厲害不是在層次或量感,而是乾淨的音色,將鬼太鼓座深藏於演奏的文化底蘊挖出來,日本的「座」是代表獨有的文化和態度,鬼太鼓座初成立時期,各團員均對鼓樂全身投入,為了領略箇中真諦,於日本黃金時期 80 年代眾人決定離開繁華城市,往簡樸鄉間修練身心與技藝,所以聽鬼太鼓座的演奏應聽到出於本質的醇味,喇叭表現出力度只是一種刺激,若能清楚交代樂器定位及均衡音色,那才可稱為高還原度,我深知道 702 S3 Signature 是為新一代玩家而設計,對它我沒有過份期望,然而,它卻做出理想之上的成績,聲音表現出的清澈是非正常程度,有時候聲音太過乾淨會變成無情,猶幸它是有感情的喇叭,從浮突的樂器線條和演奏時的吶喊,隱約感受到熱血之情,我細心思索原因,想來想去都覺得是音箱尺碼與下放式倒相孔達到互相呼應,令它能夠播出精準而不紊亂,讀者必需要了解,音箱之內存在的氣壓在導出時是會造成亂流,反撞回箱體內便是干擾了,更莫說箱體要具有抑震的能力,現在 702 S3 Signature 的表現是說明 B&W 走出了過往聲音框架,不受音箱尺寸所規限,仍然能造出專業精確效果,殊不簡單啊 !



爽快不留痕

法國浪漫音樂家白遼士譜出驚人作品〈幻想交響曲〉,基於內容滿載熱情和幻想,演奏樂器的編排也變得豐富,播放出來又是考驗整體平衡度,這次測試我毫無忌諱選播 RR 公司製作的黑膠版本,其中樂曲的第三節,當中的〈斷頭台進行曲〉,702 S3 Signature 果然沒叫我失望,強、弱音的起伏非常流暢,從強音滑落來得自然輕鬆,當大鼓要來之時,剎那間低音又是快而準,這段樂曲是不斷起伏來回推進氣氛,亦是說強弱音色對比濃烈, 702 S3 Signature 的反應總是利落瀟灑,以極為快速的瞬態反應交代了演奏細節,老實說,我喜歡這代 B&W 的聲音表現,每個年代群眾對聲音的要求是不斷提升,工程師們進行設計時,一方面要保持品牌的底氣,同時做法也要合時宜,箇中是有一套學問,今次聽 702 S3 Signature 的表現,感覺 B&W 在強調新聲音 ; 爽快、高分析力、乾淨,事實亦做到了預期效果,今天的我打倒了昨日的我,這是好事啊 !


702 S3 Signature規格:

■頻率響應:28Hz-33kHz (46Hz-33kHz±3dB)■靈敏度:90dB■輸入功率:30-300W■額定阻抗:8Ω■系統設計:3路5單元低音反射式■尺寸:1138 x 290 x 391mm(HxWxD)■重量:33.46kg■零售價:HK$64,000 (一對)


■陳列室:《海洋中心店》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315號A舖.2869 9916

《海洋中心陳列室》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1110室.2379 6422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4年5月號第512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295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