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美樂欣賞

文| 錢國偉

 

「瑞鳴音樂」製作出來的中國傳統音樂版圖系列,都是紀錄傳統及繼續傳承的重大貢獻,不但把地道民間的音樂帶給樂迷,亦把最美而有質量的音樂素材資料,用最清晰的音質及效果提升成為發燒級的鑑聽,所以不論是喜歡傳統文化的樂迷,或是追求音色效果的發燒友,以下這兩張傳統民間錄音,都會帶給不同程度的驚喜!
 

中國音樂地圖「聽見 ∙ 東北」
RMCD-CMH26
這張顧名思義描寫中國東北地區特色的曲藝,收納了十八首地地道道的傳統歌曲, 首先很多都是我們經常欣賞到耳熟能詳的旋律,不單在中國音樂作品經常出現,而且也被現代作曲家經常使用的調式元素中使用。東北地區的音樂風格比較粗獷遼闊,不同的男歌手的歌腔十分豪邁,女歌手的韻調十分煽情。「月牙五更」與「江南送情郎」都是二人轉小帽的曲韻,唱得爽朗,配合特色的樂器板胡及掌板等樂器,形成一個富有特色的精彩演出,「嗄哈」是滿族小孩的民歌的清唱, 充滿原始活潑可愛的簡樸音調,「韓擒虎大破南陽關」只有男聲說唱與馬頭琴一段不間斷的對和,頗有講故事的效果。「萬年歡」是遼陽極有特色的民間吹打樂,氣氛洋溢,充滿能量的演繹。「盜仙草」是傳統東北大鼓的說唱,幾乎失傳的曲目再次展現,又是一個驚喜之製作。「銀嚼子」是內蒙古的民歌,清唱的自由空間,特別感受到東北大地之廣闊。「雙回門」二人轉小帽的男女對唱,唱出民間山歌的味道、民間熱鬧的氣氛。十八段都極有特質的東北旋律,帶來不斷的民族文化特質,也欣賞到原汁原味東北人民演繹出來的生命之聲。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4月號第52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瑞鳴音樂
《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東北》HQCD

RMCD-CMH26

 

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找尋生命的源起 ——《中國音樂地圖》。瑞鳴團隊在製作人、音樂總監葉雲川的帶領下,在錄音大師李大康老師的指導下,集合40多個民族,680位元民間音樂人,使用230種樂器,錄製一千三百餘首音樂,走過全國數餘省,在各地尋找到音樂廳、劇院等場地,運用世界級錄音設備,以極高採樣頻率,錄製下每個民間音樂人細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時的心跳,每一次瞬間的感動……

文中音樂月牙五更 Crescent Moon of Five Night Watches來自瑞鳴音樂最新專輯《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東北》。“月牙五更”是流傳於東北地區的漢族小調,因唱詞為“五更體”,且每“更”中必有“月牙”而得名。這首音樂旋律流暢,節奏明快,深受人們喜愛,隨時代發展,“月牙五更”被多次改編,廣為傳唱。伴奏樂器齊上陣,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奏出黑土地上的豪爽勁兒。二人歌聲嘹亮,相應相和,口裡雖唱著才子佳人相思流淚,卻無離愁別緒之悲苦,反而心中熱情爽朗絲毫不減。一二三四五更月,月下故事有悲歡,這歌聲唱出了東北大地上粗獷頑強的生命活力。

 

曲目:
01.月牙五更  吉林.二人轉小帽
02.江南送情郎  吉林.二人轉小帽
03.牆頭記  遼寧.海城喇叭戲
04.獵手  黑龍江.鄂倫春民歌
05.敬賓酒歌  黑龍江.赫哲族民歌
06.嘎哈  吉林.滿族民歌
07.韓擒虎大破南陽關  遼寧.蒙古族烏力格爾
08.森林裡的故鄉.額克丹寶阿  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民歌
09.三國之歌.依蘭固倫烏春  遼寧.錫伯族說唱調
10.萬年歡  遼寧.遼陽鼓樂
11.花為媒  黑龍江.評劇
12.盜仙草  吉林.東北大鼓
13.長海號子.喊海  遼寧.海洋號子
14.水漫藍橋  吉林.二人轉正戲
15.銀嚼子  內蒙古呼倫貝爾.蒙古族民歌
16.藏戒指之歌  內蒙古呼倫貝爾.蒙古族民歌
17.養育之恩  黑龍江.達斡爾族民歌
18.雙回門  吉林.二人轉小帽
 

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東北 HQCD

SKU: RMCD-CMH26
HK$110.00Price
Quantity
  • 2025年2月

bottom of page